【20231021晨間溫馨分享】在慈濟看見醫療人文

0觀看次
A- A+

分享/林俊龍執行長(醫療志業執行長)

慈濟醫療志業,如果從1972年上人在花蓮仁愛街創立義診所開始,算來已經51年了。

慈濟與中華民國醫療諮詢服務協會聯合舉辦東部巡迴義診,義診所外排滿了等候看診的病患及陪同家屬。(1983/09/04/慈濟基金會檔案照片)

上人在花蓮從慈善做起,發現貧困的背後常常是疾病無情,所以在仁愛街,德慈師父的老家設立了義診所。

那時候,花蓮醫療資源相當欠缺,醫院怕病人不付錢就跑掉,所以收取保證金的議題,如果深入瞭解,就不難理解,它有著時代因緣。

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情況下,醫院沒有血庫,所謂的「血牛」就應運而生。我在做實習醫師的時候,急診室外面就有很多人等著,萬一有外傷患者進來需要輸血,就會有人出來;1CC兩塊錢臺幣,這是當時的公定價格。

但是這個問題相當大,因為無法得知捐血者有沒有B肝、梅毒,甚至愛滋病等傳染病。

究其根本,醫療也有其無奈的一面。首先,光輸血兩千CC就要四千塊錢;開刀需要有麻醉專業的醫護人員,來一趟最起碼也要一千五百到二千;預防感染要打抗生素,當時一針抗生素就是好幾百塊錢,每六個小時打一次......若再加上開刀、住院等等費用,那費用是很可觀的。

1986年,花蓮慈濟醫院啟業。從花蓮開始,然後玉里、關山、大林、臺北、台中、斗六,加上最近的三義中醫院,現在全臺共有八家慈濟醫院。

醫療不是萬能的,在處置當中,有時會有不良反應,甚至無可避免的死亡。但在慈濟的醫療,你會看到病人往生後,家屬跪謝醫護人員的畫面。這是因為在這過程當中,慈院醫護給予的關懷與愛心,而人文面就是慈濟醫療跟別家醫院不一樣的地方。

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,這就是慈濟醫療所扮演的角色,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樹立這樣的典範。(攝影/余錦豪)

曾經有一位四十幾歲的婦人,子宮裡長了肌瘤,只要月事一來,就嚴重出血。許多醫師都告訴她,只要把子宮拿掉,問題就能完全解決,不會貧血也不會再出血。但,這位婦人很想要一個小孩。她最後來到大林慈院,我們一位婦產科醫師,很有耐心地為她處理肌瘤問題。

當子宮的功能恢復,婦人最後懷孕了。但,將近一年時間,這位婦產科醫師每天都擔心接到急診室打來的電話,因為高齡產婦早產的危險性很高,還有產出畸形胎的可能,我們這位醫師就扛著這個責任,度過這一年。

其實,子宮切除簡單快速,對病患來講沒有危險性,但我們的醫師做了不同的決定,不僅風險高,還有萬一失敗,必須賠上名聲的風險。這就是俗諺所說的「做好無賞,打破要賠。」

醫師出自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,這就是慈濟醫療所扮演的角色,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樹立這樣的典範。

(靜思園地編輯組整理、編輯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