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志一心信願行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林碧玉(靜憪)

溫馨的五月,母親節過後,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帶領大林慈院骨科團隊,浩浩蕩蕩的回到花蓮靜思精舍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,分享「骨脈相續覺有情 醫道傳承信願行」。他如數家珍介紹每位醫師的家庭與專長,劉耿彰醫師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,是世界的典範;楊昌蓁醫師的雞尾酒止痛療法令醫界驚艷。每位的專長都是獨樹一格成為醫界翹楚。他自己更苦心鑽研「交感型頸椎病變」,解決苦纒病患數十年的病痛。年輕醫師專業雲湧,好似永不枯竭的泉源,很難想像多年前,他初到花蓮青澀的模樣。

陳英和醫師 覺有情慈濟緣

猶記近三十年前,陳英和院長從台大醫院回花蓮,興奮地問我:「我們確定要在大林蓋醫院嗎?今天有一位來自嘉義大林年輕人來找我,若確定要蓋,他就到慈濟醫院來當住院醫師,願望是學成返鄉照顧鄉親。」

當年的慈濟醫院人才延聘非常困難,住院醫師招募更是難上加難,這位年輕人因愛家鄉,一定是上上人才,果然簡瑞騰醫師加入骨科團隊,如今人人暱稱為「簡骨」真不簡單。

今天,看著他充滿自信與活力,更看到青壯人才一代接一代的養成,彷彿慈濟樹的枝幹在大林特別粗壯,而他已是雲嘉骨科掌門人,號令麾下,更像極了他口口聲聲尊稱的「老師」─陳英和前院長的謙和與專業,卻又多了幽默。

印尼爪哇島日惹地區發生芮氏規模6.2強震,地震發生後,印尼分會迅速展開救援行動。簡守信(左起)、林坤輝、簡瑞騰等醫師檢視患者的X光片,研究傷患是否可進行手術;簡瑞騰(濟暉)愉快表示這位傷患可以開刀沒問題。(2006/06/02攝影/呂學正)

不由憶起,追隨證嚴上人從1979年起,為花蓮籌建一所醫學中心級醫院,歷經艱辛。1986年立春,因採購儀器的困難、延聘不到醫師,筆者幾乎天天奔走花蓮台北,跟著當時的杜院長,穿梭於台大醫院中央走廊,爭取與台大醫院建教合作,期能招聘醫療專業人才到花蓮服務。

某日,疾行中央走廊時,有人喚:「林小姐、林小姐」,站定回頭看到一位年輕醫師,自我介紹:「我是骨科第四年住院醫師陳英和,您是否還找不到醫師?我願意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.......」。

一時,筆者張大嘴巴旣驚且喜,他接著說:「我明年會升為總醫師,我知道您們還找不到醫師,花蓮雖偏鄉,既然當醫師就要到最需要的地方服務」。就這樣,他成為唯一一位主動要前來任職的醫師,那一天的驚喜,至今依然迴盪在心田。

花蓮慈院 啟業初始善因緣

陳醫師六月來花蓮報到,住精舍日夜參與籌備。醫院啟業,麻醉科只有護理人員沒有醫師,他與張耀仁醫師互補交換充當麻醉醫師,並為前來支援醫師拉勾等等。

因缺乏醫師,為解決病患苦痛,他除了膝關節、髖關節置換,到骨腫瘤、接斷指、接斷掌、轉皮瓣、脊椎側彎均由他治療,也挑戰各項極難術式,為了病患勇於承擔艱難。例如「經椎弓切骨矯正術」,他早在1991年就應用於僵直性脊椎炎導致的駝背變形,是台灣的先驅者。當然幾近一百八十度縮成一團的病患,治療後挺立而行,無論困難度或病患數,醫界皆難望其項背。

 早在1991年,陳英和醫師就將「經椎弓切骨矯正術」應用於僵直性脊椎炎導致的駝背變形,是台灣的先驅者。(圖片來源:花蓮慈院)

憶,啟業後約十年期間,筆者經常晚上十點左右,在離開醫院前到各病房繞一圈,就會看到他在護理站,看著X光片研究,為次日要開刀病患,做最好的準備後,再逐一巡視住院病患,甚至,趴下身子聞病患植皮的腳踝等等。他以醫院為家,以病人為中心,以病為師的恭敬,視病如親的謙和,慈濟醫療人文就從這一顆種子開始。

那一段時間,他每周三回台大醫院看診,翌日一早搭頭班車返花蓮。為減輕病患負擔,與工務組搭配鐵工廠自製不鏽鋼骨材。為降低耗材費用到台北後火車站,購買修剪樹枝大鋼剪試用。至今,猶記得他每周四快速爬樓梯的腳步聲,以及拿著大鋼剪巧遇證嚴上人的尷尬。

尊師重道是陳醫師的美德,當時他的老師劉堂桂教授,每個月前來關懷並示範開刀,這一天最令他興奮與敬佩的事,是術後的X光片,總是見證老師完美零缺點的示範。 

花蓮慈院25周年院慶大會,陳英和名譽院長分享建院初期,因為經費拮据,他用一把工業用大剪刀,在手術房裡裁剪鋼釘的歷程。(左起:林碧玉(靜憪)、陳英和、王志鴻(濟鴻)、于載九)(2011/09/11攝影/陳李少民)

醫道傳承 枝繁葉茂遍全球

某日,又看到他帶著非常興奮的身影,告訴我:「之前與您分享最優秀的學弟于載九醫師,已經考取專科醫師,願意前來花蓮一起打拚⋯⋯」那刻,我的興奮可與他比美。

慧眼果然識英雄,三十餘年來,「九哥」與病人間如家人般情誼深厚,且身手敏捷可譽為快刀手。他深感歐美的骨材東方人不適用,開展新骨材研發。因愛心具足技術又好,更具創新研發能力,於是全球各地醫師前來學習。他的口頭禪:「我的技術來自病患的教導」,教導醫師們病患才是老師。如今于醫師成就非凡,成為人人口中的大哥,學生遍及全球,據悉學生們更組織一個萬人學習成員的「九哥俱樂部」,可見于大哥恢弘的氣度及專業傳承,獲得大家的敬重。

盤點慈濟醫療,第一位發願來花蓮的陳英和醫師,從千山我獨行,然後邀約一個個學弟一起來打拚。學弟來了,想方設法給予發揮的空間,才有今天枝繁葉茂的成果。

個別輔導 成次專科翹楚

許多高位頸椎病變病人向他求診,他轉介給年輕醫師。病人請筆者拜託陳醫師親自執刀。陳醫師總說:「副總您放心,吳文田醫師的技術比我好太多了。」並說明年輕醫師開得比他好的重點,再保證他一定進開刀房陪伴。結果病患快速恢復,是最好的證明。以此類推陳醫師,對每一個學弟學生如兄如父,依個別性向專精,輔導成次專科的翹楚。

東區慈濟人醫會台東縣太麻里鄉義診。吳文田醫師(濟田)為鄉親看診。(2013/12/29攝影/施惠珍)

某日,成大醫院來電要轉一位舌頭凸出、縮不回去的病患「阿吉伯」來花蓮,他卻告訴筆者,決定將病患轉給簡瑞騰醫師。我嚇了一跳,驚魂未定,他再說明:雖然是很高難度的挑戰,但簡醫師做得一定比他好,且到大林慈濟比花蓮近,對病人比較好。請不用擔心,他會到大林陪伴。爾後,「阿吉伯」治療過程雖驚心動魄,卻也令人歡喜日日進步。點點滴滴細微處,看到陳醫師與學弟們手把手的師徒情誼,豈有人能忖度深厚?這就是慈濟骨科樹重要的養分。

楊曉東,罹患嚴重僵直性脊椎炎,身體軀幹彎曲近180度,主治醫師陳英和說明治療情形。(2013/10/29攝影/林炎煌)

受福建廈門潘副市長連續之請託,接連兩位全球罕見疾病患者,一位是全身180度扭曲變形、僵硬的曉東,陳英和以超高能力與耐力讓曉東挺直腰桿回故鄉,又如家長般專程前往探望。另一位是「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」的團治,若非佛心怎會接受挑戰,若非菩薩怎會一次次屈膝於地為她療治?又如父親般慈愛的呵護、教走路。團治結婚,院長爸爸飛到廈門陪伴,生小孩了同霑歡喜。

我們經常惦記與感恩,當年台大派出醫護團隊支援,慈院才得以順利啓業造福病患。我們有默契戮力用心精進立足醫界,伺因緣回饋慈濟獨門專精,回報台大當年支持之恩。某日,陳醫師與我分享,他有一些獨步術式是台灣之秀,擬設法用平行探討方式,不著痕跡回饋台大學弟。於是,定期運用星期六借景福會館,從獨步的「經椎弓切骨矯正術」學術討論開始,再擴及其他專精。台大是他成長的地方,回饋學弟們是使命,又開放擴及台灣醫界有興趣的醫師參與,當大家都會了,就是病患最大的福祉。這等不藏私的開闊胸襟是大愛,正是上人疼惜與尊重他之因,亦是法脈與骨脈相連之緣,更是報師恩的實踐。

五代醫師 引領風騒成典範

這本書的內容有情有義有專業,是醫療科普,深具醫學倫理心靈哲學;這本書非小品,而是滿漢全席之珍饈。(圖片來源:林靜憪)

時空環境不同,醫療志業啓業年代,骨科大多依附在外科,慈濟是少數骨科獨立的醫院。因緣際會,藉科技與材料推播,促進各式儀器突飛猛進,骨科手術以秒速進化,搶救過去無法治癒疾病,更藉階段性的創新,守護病患健康,提升生活品質。在陳院長的培育下,如今老壯中青幼五代醫師,分布慈濟各院區,因應地區發展出該領域特色,引領風騒成典範。

合抱之樹始於毫芒,1986年陳英和院長如那一粒毫芒,不求名利東來花蓮,歷經風霜巍然成一棵茁壯的大樹,如今枝葉繁茂綿密成林分布全台灣。感恩他當年的大悲願,堅守其志為偏鄉拔病苦,不退初心永遠向病患學習,為的是追求專業解病厄;更加呵護學弟如己親,若有學弟履新,溫暖陪伴為後盾,塑造出團隊的情誼,令人感佩、感恩與感動。

感恩「簡骨」依上人方向,盤點骨科點滴並撰文出版饗大眾,這本書的內容有情有義有專業,是醫療科普,深具醫學倫理心靈哲學,這本書非小品,而是滿漢全席之珍饈,身為他們姊弟之一環,自然不惴爭取為之序,更為之詠唱:「慈濟骨脈如大樹,枝伸葉闊綿密密,骨志一心無漏智,枝葉脈脈蔭蒼生」。

 

 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