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這條線 不能斷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洪素養
圖片來源/螢幕擷取畫面

富中之富的慈濟榮譽董事(榮董),為社會出錢出力,不僅扶貧心也富足。慈濟五十七周年慶時,中區榮董團隊紀邦杰、王亭怡帶領實業家到花蓮靜思精舍,見證精舍常住師父們自力耕生的清規;之後,有多位實業家發心參加培訓委員。

2023年8月8日這天,蔡佩穎、張秋屏等多位實業家,在團隊的陪伴下與上人溫馨座談,分享自己接觸慈濟後的富足人生。

◎接觸慈濟 精神都很好

實業家蔡佩穎多年護持慈濟,今年培訓社區志工,並期許自己:「志業真的不能斷,志業要比事業還要好。」

蔡佩穎已是二十五年的慈濟會員。十多年前,她參加慈濟的七月吉祥月活動,不僅捐款布施,也帶動公司員工一周吃兩天素食,一直持續到現在。雖然事業、家業讓她兩頭忙,但是跟慈濟的因緣一直沒有斷,把《靜思語》放在公司,讓自己與員工隨時吸收善法。

回靜思精舍的一趟心靈之旅,王亭怡、于東玫鼓勵她把握因緣,她也不再推遲,發願加入培訓社區志工行列。現在的她,雖然還不是慈濟委員,但是如果遇到有人起退轉心,也會鼓勵對方,「慈濟這條線不能斷。」她的道心之所以一次次的堅定,是因為受到馬來西亞實業家的凝聚力所感動。她砥礪自己,「志業真的不能斷,而且要比事業還要好。」

現在的她,一樣忙得團團轉,卻常見她笑容滿面、精力充沛,就連廠商、客戶都覺好奇。她巧妙地回應:「因為跟著做慈濟,而慈濟都在做好事,當然精神很好。」她也向上人介紹自家公司所研發的產品,都是以環保材質為主,就是想要為地球盡一點心力。

◎認真付出 做孩子的榜樣

 張秋屏因為走進臺中靜思堂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,漸漸地愛到靜思堂走動。

今年已是培訓委員的張秋屏,從一個喝下午茶的少婦,因為走進臺中靜思堂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,讓她的心安住,漸漸地愛到靜思堂走動;後來到茶道班上課,從中了解慈濟的精神理念與人文,覺得內心充滿了能量。回到現實當中,面對家庭和小孩,以及繁瑣的事情,都能歡喜以對,進而發心想要捐款幫助苦難人。

考量先生創業之初,有資金貸款的壓力,所以她很有智慧地向先生要了一份「生日禮物」――圓滿榮董(一佰萬元)。這份禮物在先生的促成下,省下不必要的花費,在三年內完成這有意義的善舉。

甫於7月30日圓滿的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,張秋屏也承擔演繹種子。有培訓課程要上,又要參加排練共修,她的生活步調變得很緊湊,幸有先生幫忙家務,女兒也住校在外,讓她得以全心投入。

張秋屏克服病痛入經藏,重新認識慈濟,也了解《法華經》的精髓,指引她行走菩薩道。

今年五月底,張秋屏的身體出了一點狀況,急診就醫,原來是骨盆腔嚴重發炎,必須手術。這麼大的事,她覺得是業力現前,於是跟佛菩薩祈求,「哪怕是要開刀,也要讓我撐到經藏演繹後。」她配合醫囑,服用抗生素治療,病況沒有持續加重。吃藥讓她容易暈眩,但這過程的考驗,並沒有讓張秋屏卻步,繼續投入排練隊伍中。

孩子不捨張秋屏這麼辛苦,問她:「妳還要繼續嗎?」她告訴孩子:「媽媽沒有想要得到什麼回饋,只是想要當妳的榜樣,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,妳能學會永不放棄的精神。」孩子聽了,也認同媽媽做的事情。

張秋屏克服病痛入經藏,認識慈濟這58年來行善遍及全球的足跡,也透過經藏演繹,了解《法華經》的精髓。她說:「慈濟指引我,行走這條人間路。」

上人除了感恩大家平日為慈濟的無私付出,也期許大家要時時造福因、種福田。

上人聽了實業家的分享,除了感恩大家平日為慈濟的無私付出,也期許大家要時時造福因、種福田,「小小的事情,只要對人有幫助,都可以累積;付出無所求,所做都是自己得。」

此外,如果有人問起,「慈濟在做什麼?」上人也深切地希望在座的實業家,能跟對方說,慈濟做了哪些造福人群的事情,並且告訴他,「如果你們進來,就能夠多了解。」上人接著說:「(我們)不只是為了募款,而是希望大家來認識慈濟,解開心裡的疑惑,不要對慈濟這麼好的團體有誤解,這是很重要的事。」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