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承慈悲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∕徐翠苓(花蓮)

學佛,簡單來說就是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;去除不好的習氣,增長慈悲心。

上人講述《法華經‧譬喻品》時,手札偈文告訴我們,慈悲、智慧是修學佛法的方向。「外修慈悲行,以善巧方便,為福德莊嚴;內修淨智慧,入群無染著,心思富無量。」

既然如此,我們該如何增長慈悲心呢?

向典範學習,是一個好方法。

◎ 上人的悲增上

新冠疫情肆虐印度,使得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邊緣。天主教靈醫會40位神父、修女及義工,走入第一線醫院照護病患,大家抱著只進不出的心願,前來支援班加羅爾的兩間天主教醫院。(2021/04/25;圖片來源/印度靈醫會提供)

7月12日志工早會,德澡師父分享了上人與精舍師父的慈悲行。

2021年5月,全球新冠疫情嚴峻,印度疫情更是告急,重創當地醫療系統。印度靈醫會主席巴比爾神父(Fr. Baby Ellickal)號召二十七位神職人員及義工,還有十名司機及工人自願到醫院,協助醫護人員照顧染疫患者。

他們抱著犧牲自己的精神,進到醫院支援;在防護配備、醫療不足的情況下,進去醫院極有可能被感染。當上人得知這個消息,立即與宗教處海外組說:「不可以,不可以讓他們沒有機會出來,我們要盡心力,給他們足夠的防護。他們抱著仁德、慈愛,這一分充分的愛心、勇氣進去,希望他們歡喜、平安出來。」

靜思精舍常客(貓食客),眾生萬物皆有靈性,擇善而居。(攝影/吳明土)

這是上人的「悲增上」,看到眾生受苦,上人不忍、哽咽;而上人的「悲增上」不僅對人,對動物也是一樣的。「早期精舍有一隻只會嚇老鼠,不會抓老鼠的白貓,負責看管精舍收成的稻穀。白貓很仁慈,上人對牠也很仁慈。白貓生病的時候,上人囑咐師父們帶牠去看醫生;往生的時候為牠助念、釘棺木、送上山頭。」

這個故事,是德澡師父從一位老菩薩的口中聽來的,「這叫作『一禮款待』;不管是人或動物一視同仁,一樣以禮對待。」

上人的慈悲,對蚊子也是一樣的。

德澡師父另分享早期榮董聯誼會參訪精舍的故事。有一次榮董到精舍參訪,上人看到他們的手被蚊子叮得紅腫,上人便交代大家:「蚊子是我們家養的喔,大家要幫忙養,不可以打牠喔!」

因上人不忍破壞原有的景觀,因此靜思精舍的朝山步道呈蜿蜒樣貌。(攝影/李彥緰)

上人不僅對人、對動物慈悲,對植物也是一樣。

「佛經上說,菩提大道直,但是精舍的『菩提大道』(朝山步道)為什麼是蜿蜒的,大家知道嗎?」德澡師父自問自答。「因為上人不忍破壞原有的景觀。」

「除了在栽種龍柏的地方打開一個通道以外,其他地方的景觀都維持不變。就連大殿慈濟logo前面的一排樹籬笆,也維持原來的樣貌。」德澡師父說:「讓樹,一方面是上人對萬物的慈悲,另一方面是上人的念舊。因為這排樹籬笆是用特殊工法砌成的,而且上人俗家的母親(師媽)也參與其中。」

◎ 精舍師父的慈悲

花蓮靜思精舍德慈師父於陶藝工作室做陶藝。(2008/03/17;攝影/謝枝祥)

精舍師父在上人座下修行,學習著上人的身行典範,也在日常生活及執事中落實、傳承慈悲。

德澡師父回憶,有一回和德慈師父走回寮房的途中,在轉彎處有一盆枝椏突出的梅花,慈師父看到了,隨即將梅花盆栽轉了個方向。「如果有人不小心,這個枝椏一定會刺傷人的。」

慈師父也經常不著痕跡的幫助「陶慈坊」更生人,對他們疼愛有加;其中,吳紹民(已受證慈誠)便是最佳見證。

慈師父捨報當天,吳紹民眼中泛淚說著慈師父的慈悲,「慈師父對所有人都是平等心,不會因為我曾入獄而有差別待遇。」

「慈師父捨報前,來看陶慈坊最後一眼,心心念念叮嚀我,脖子後面的瘤,一定要趕快去處理喔!他還時常叮嚀我,要懂得縮小自己,這樣才不會跟人起衝突。」

上人及精舍師父的點點滴滴,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。(1992/04/17;圖片來源/佛教慈濟基金會版權所有)

澡師父曾在「粉間」執事十個月。當磨好粉要落粉時,機器經常會產生靜電;因此每次只要有這種情況時,德晗師父希望自己一個人承受被靜電電到的痛,往往一馬當先:「這個我來。」

而德偌師父也是體貼入微。每當搬原物料時,看著嬌小的師父,他也總是說:「這個我來就好了。」

這樣的慈悲心,也可在德佺師父身上看到。有一回,消毒的酒精不小心灑在地上,德佺師父看到,馬上用自己的衣服,將地上的酒精擦乾。他說:「因為這關係到工廠的安全。工廠事大,自己沒關係啦。」

德澡師父主持志工早會的尾聲,分享一段上人的開示:「師父對弟子別無要求,只要求我的弟子人人是菩薩,人人都要成佛。發大心、立大願、行菩薩道、成佛,這是師父對弟子的心願。弟子要用很正確的心態,好好的接受。接受的法要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......凡事要往正的方向。」

上人及精舍師父的慈悲令人震撼,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。只要我們將上人的慈悲與法帶著走,記著上人對弟子的期待,相信人人都會是菩薩,都有成佛的一天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