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條值得走的道路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徐翠苓(花蓮)

農曆3月24日,慈濟周年慶前一個月左右,靜思精舍每年都會舉辦朝山活動。志工們把握因緣,相約回到心靈的故鄉——靜思精舍。

證嚴上人曾經開示,「朝」就是方向,將自己的心、身、行為,朝著目標方向前進;「山」則表示德高如山,培養自己內心的那一分德,如山一般。所以,朝山並不是向著山拜,而是向著我們崇高的心德去拜。朝山,就是朝向我們自性的高山。

慈濟57周年系列活動,志工回到心靈故鄉花蓮靜思精舍,虔誠參與朝山活動。(攝影/陳何嬌)

4月29日,三重、蘆洲志工與會眾七百多人回到精舍朝山。早上十點多,浩蕩長的隊伍已到達,在下午朝山開始之前,還有一段時間,大眾把握時間親近常住師父。

一部分的人跟著師父精舍巡禮,一部分的人來到地下室感恩堂,聆聽德傳師父分享「這條值得走的道路」。

課堂中,德傳師父請大家想想:「如果沒有參加慈濟,各有習氣的我們,這個時候(假日)在做什麼?」

或許逛街購物、遊山玩水、吃喝玩樂、東家長西家短;但慶幸的是,我們都在菩薩道(菩提道)、慈濟路(人間路),這條永無止境並且值得走的道路上。

雖然這條路不好走,有人的問題,也有事的紛擾,處處要妥協、善解、包容和放下;有許多的考驗,也有許多的挫折,一不小心,還可能傷了別人的心,也可能讓自己的心受傷。

慈濟周年慶前一個月,各地志工陸續回到靜思精舍參與朝山活動。適逢閏月農曆二十四日,志工們一同禮拜《藥師經》。(攝影/蔡麗瑜)

但無論如何,菩薩道、慈濟路,仍是一條值得走的道路,因為這條道路,翻轉了慈濟人的人生,讓慈濟人的生命有了價值,並帶給苦難的眾生希望。德傳師父說:「慈濟的四大八法,不論你從哪個法門進入,不論在家、出家;不論志工、同仁,宗教信仰為何;不論國籍、語言不同,只要進入慈濟,都有機會跟著修行,都有機會翻轉人生。」

德傳師父以自己在蠟燭間執事中的體會和翻轉,讓大眾更深刻的體悟,慈濟菩薩道是一條值得走的道路。

「記得剛回來精舍,第一次輪值蠟燭間,是領蠟燭插芯的執事。剛開始常常手上的蠟燭還沒插完芯,新的蠟燭又做出來。」

「等輪到蠟燭製作的執事,更是難以招架。直到現在,對於執事雖不是完全的熟練,但已熟悉。更體會到上人所開示的,有人、有事、有物,就有法;法就在日常生活中。」

蠟燭製作步驟之一,將燭芯穿過蠟燭。(攝影/游錫璋)

透過製作蠟燭,德傳師父有深刻的體會。

製作蠟燭的白色原蠟,有如凡夫般執著心重、習氣多,硬梆梆的無法塑形;要改變原蠟的特性,非得經過大火爐加溫、融化才能塑型。就如想要修行的我們,不經過人事物的考驗與磨練,便無法去除我執、習氣。

製作蠟燭的溫度太低時,會造成蠟燭表面有坑洞,溫度太高又容易爆破,因此要保持適中的溫度;就如佛法講求中道,過猶不及都要調整。而爆破的蠟燭,只要再重新進入洪爐中融化,還是可以重新再製作成蠟燭,猶如面對挫折失敗,只要重新面對,就能夠重新開始。

精舍製作蠟燭的不鏽鋼機台,一個個圓洞大小一致又整齊,不過外表看似相同的圓洞模型,其實暗藏玄機;有些模型無法完全下降到底部,當灌注蠟油時,接收的蠟油較少,做出來的蠟燭就會出現高低落差。

製作蠟燭的不鏽鋼機台,一個個圓洞大小一致又整齊,但外表看似相同的圓洞模型,其實暗藏玄機。(攝影/陳靜惠)

這讓德傳師父體會到,「看似一樣的眾生相,其實根機不同、習性不同、領悟力不同,用一樣的標準來要求,只會造成自己跟別人的痛苦。降低標準,才能提升水準。」而當灌注的蠟油太多時,則必須去除多餘的蠟油;但蠟油太少又做不成標準的蠟燭。「這也再次提醒我們,學佛修行,要回歸中道。」德傳師父說。

插燭芯,是製作蠟燭工序的尾聲,但插好燭芯,吹風定型,蠟燭就完成了嗎?

還沒有。

這時,需拿起蠟燭仔細端詳,周邊有些細微多餘的蠟須刮除。德傳師父剛開始接觸時,根本不懂大家在刮除什麼。原來,誠如靜思語:「大錯誤容易反省,小習氣不易去除。」

德傳師父說:「如果不夠用心,還真看不到這些細微、多餘的蠟。不夠用心,也真的難以去除小習氣。」

蠟燭製作尾聲,需拿起蠟燭仔細端詳,刮除周邊細微多餘的蠟。(攝影/陳玉萍)

課程最後,德傳師父以他到心蓮病房臨終關懷個案的一段錄音,再次向大家強化「慈濟,這條值得走的道路」。

「我是高屏區的志工,去年8月罹患癌症。中間歷經化療、電療、開刀,都沒有效果,但是我沒有驚惶。因為二十幾年來,我都以歡喜心做慈濟。記得上人說過:『做慈濟,讓你們永遠不會後悔。』

面對癌症,我以無常因緣觀看待,從不怨天尤人,甚至我希望,我這個病體能夠讓醫學生做研究,讓將來生這種病的人能夠得到治療。

希望大家善用健康的身體做慈濟,『讓我們不會後悔喔!』

祝福大家!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