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可以回來朝山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徐翠苓(花蓮);編修/林佩瑜

3月17日下午,來自臺中、嘉義和高雄的慈濟志工與會眾,在微微細雨中,跟著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虔誠朝山。

◎ 圓滿心願 把握因緣

3月17日,嘉義慈濟志工回到心靈故鄉花蓮靜思精舍,虔誠參與朝山活動。(攝影/蕭智嘉)

在朝山隊伍中,有個特別的身影,她走路些許蹣跚,領口包覆著厚厚的紗布,喉嚨的位置有個氣切的造口;她,是來自高雄左營,今年七十二歲的張碧峯師姊。

「2016年,媽媽因尿道感染引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,隨後病毒侵犯到肺部,導致在加護病房住了二個多月。為了保住性命,醫生不得已只好為媽媽做氣切。」女兒何小姐說明媽媽氣切造口的原由。

如今,必須靠發聲器才能清楚說話的張碧峯,雖然體力差了點,說話也吃力了些,但只要可以參加慈濟的活動,她必定把握因緣參與。張碧峯說:「可以出來我很感恩,覺得自己真有福。」

為了圓滿張碧峯回靜思精舍朝山,先生、女兒及外籍看護,也都跟著一起回來。

朝山時,張碧峯雖然無法跟著大家「三步一跪拜」,但可以隨著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」的佛號聲虔誠鞠躬、禮敬諸佛,心中充滿感動與感恩。

目前為止,已為自己和家人圓滿八個人文榮董的她發願:「我要繼續圓滿人文榮董,目標是十個。因為它每天都在傳法,而且經營大愛台需要很多的經費,所以我要護持大愛台。」

◎ 初次朝山 感動滿滿

常住師父帶領莊嚴整齊的朝山隊伍,以最虔誠的心三步一拜、禮敬諸佛,祈禱天下無災無難、人人平安。(攝影/蕭智嘉)

朝山隊伍中,有六位岡山慈濟「新住民蕙質蘭心成長班」的學員;她們都來自越南。

「她們都沒回來精舍過,其中三位已經開始參加社區志工培訓了。」教聯會老師鄭春梅師姊自2004年即開始陪伴成長班,她說,我希望她們能多了解慈濟,就帶她們回來了。

「我每一跪、每一拜,都觀想著佛菩薩的慈悲,想著上人的好,我心裡好感動。我要為天下祈福,希望沒有天災、沒有戰爭、人人平安。」

「我在朝山的時候,也是不斷的祝福臺灣平安、天下平安。」

「我有個弟弟已經出家,朝山的時候我想起了他,覺得他好有福。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,才可以解脫煩惱,希望也能像他一樣,可以多親近佛菩薩、親近佛法。」

「我們有煩惱,就是因為『我』太高、太大了啦!朝山跪下去的時候,我就變低、變小了。如果把『我』縮小了,或者沒有『我』,煩惱就不存在了!」

第一次回到靜思精舍、第一次朝山,幾位成長班學員都有著滿滿的感動。而,一直挽著鄭春梅師姊,個子嬌小又害羞的賴小姐不發一語,倒是她的丈夫丁先生侃侃而談。

前二天牙疼得受不了的他說:「本來今天送太太搭車後就要回家了;但是如果我不去,又怕太太也不去了,所以不動聲色跟著太太一起搭上火車。」

坐上車後,他一路專心念佛,不可思議的是,當火車開到鳳山時,他的牙齒竟然不痛了。他說:「非常感恩牙齒的配合,讓我圓滿了第一次回靜思精舍朝山的心願。」

◎ 精誠所至 虔誠信念

雨灑大地,志工們的襪套濕了,更能深刻感受步步踏實,堅定朝向自性靈山。(攝影/李彥緰)

「朝山有三重意義,一是產生信心、培養毅力、鍛鍊勇氣;二是折服我慢、瞋恚心;三是歷練虔誠信念。」這是上人就朝山的意義所做的註解。

這樣精誠所至的舉步緩進,以身體作為道場,藉由筋骨的屈伸,一步一步放下煩惱、回歸自性而做的努力,是多麼的殊勝。

上人曾開示:「朝山時,一寸一步向前進,即使進步緩慢,最終仍達到目的地。學佛亦是如此,只要把握正確方向,邁出第一步,路途再如何遙遠,所費時間再如何漫長,終能到達目標。」

學佛,是一條漫長的路,踩著堅定的步伐,以信心、毅力、勇氣為伴,朝著自己心靈的聖山前進,相信人人終能放下煩惱、解脫塵俗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