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水恆流 永不乾涸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林純霞(花蓮)
攝影/黃棋爐

臺北關渡靜思堂外觀,宇宙大覺者佇立於正中央,代表佛法依歸與法脈源頭,「法脈湧泉」連接著「水向上游」水道長37公尺,代表「三十七助道品」也是是修行的第一步。

慈濟關渡靜思堂,有一處景觀藝術作品,取名為「法脈湧泉‧ 水向上游」。

這項創作藝術,象徵慈濟法脈如湧泉,生生不息,源遠流長。水道中的法水往高處流,水道兩旁分別是「慈濟史摘」與「世界史摘」。

這一約莫三十公尺長的作品,從法脈的源頭逆流而上。雖然只有短短的距離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廣鋪出來的空間,流動的活水,已廣被十方,潤澤蒼生。而裡頭的史摘,也翻出無數頁的人間美善足跡。

慈濟事與世間事,在水光瀲灩下,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畫面,透過文字如音符般的跳動,既鮮明又生動。而一段段的歷史故事,打開了記憶箱匣,心也跟著律動起來!

在花東海岸山脈東側,是花蓮縣與台東縣的台十一線省道。約在一五二公里處,有一處名為「奇觀」的地標,這是有名「水往上流」的觀光景點。

「早期南下訪貧,有時車行海岸山脈的公路,會在這個地方稍作停留、休息。」在精舍會客室裡,證嚴上人向人文志業主管談及早年行腳在此的點滴。

上人分享所見、所思,也給了人文志業創作「法脈湧泉‧ 水向上游」的靈感。

天地有大美,小處蘊含大道理!

這個景點,原本是一條農用灌溉溝渠,因為地形的差異,讓人覺得水是往上方流動。溝渠旁的道路是下坡路,但溝渠本身卻不是下坡,而是坡度很小的上坡,當站在低處時放眼望去,就像是溝渠中的水沿著下坡道路往上流,這是視覺上的奇觀。

法脈湧泉,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!

「水往上流」意寓上人推動慈濟志業的毅力與決心,志業的推進更猶如逆水行舟,上人帶領慈濟人行菩薩道,難行能行。

「慈濟人在四大志業的行動中,難免會遇到各種逆境,考驗的境界也有千百萬種。但要堅持行菩薩道,逆境正好練腿力!」上人如是鼓勵弟子。

「非洲志工如同鳥兒逆風而飛,亦如逆水行舟,再如何辛苦奔波都甘之如飴,菩薩道上,難行能行。」上人期勉弟子——「要有毅力在逆流中,不能隨潮流旋轉而去。」

法脈湧泉,清澈見底,不染塵埃!

《無量義經》經文指引「無論是井水、江水、河水,只要是水就能洗滌一切垢穢;人心也要有一股清水,洗淨內心,這一股清水就是法。」

「慈濟人不只要自修自利、獨善其身,還要利及他人、兼善天下;為人群付出中淨化自心,最終回歸心靈靜寂清澄的境界。」上人期勉弟子——「為人間付出,亦不能有我執的私心染著,唯有心靈清淨、開闊,才能志玄虛漠,立大志願。」

唯願,法水恆流,永不乾涸!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