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張如容
「還沒培訓時,媽媽常說我少年得志,不懂得知足惜福,我都會很生氣!」慈濟志工李政憲進入慈濟、參與品書會後,反而感恩媽媽,「因為有媽媽的祝福,我才能在二十四歲時受證。」
◎優秀慈二代有願有力
為了讓「發願道具」能有最好的呈現,李政憲(中)、李倫碩(左)及陳柏亘(右)一起共識組裝方式。(攝影/張如容)
生長在五金業家庭的李政憲,上有一個姊姊李貞慧已於2021年初受證;從小父母給予子女的不是物資,而是慈濟精神。今年三月,李政憲為陪伴妻子黃彥雯培訓,從學員變成隊輔,陪伴過程,深感「親力親為去做每件事情,受益最多的是自己。」
雲林有一群年輕志工,有幾位時間較能彈性調整,受邀投入巨蛋演繹及歲末祝福的籌劃,李政憲便是其中一位。
李政憲感恩說:「有機會一起學習,感受到要成就一場活動,不是那麼容易!需要共知共識共行。進入慈濟後,了解簡單與困難都在一念心,更要以戒為師,才能守住福報。」
剛受證的黃彥雯,因為嫁入慈濟家庭,也感受到自己很有福。溫馨座談上,黃彥雯特別說:「今天已成為上人的弟子,能走入人群付出就是福。」
李家四代都是慈濟人,李政憲(左一)的妻子黃彥雯(左二)因嫁入慈濟家庭,感受到自己很有福報。(攝影/吳必賢)
在慈濟家庭值得可喜可賀的事,就是孩子長大成年,或娶進門的媳婦都能有正向的人生觀與服務人群的熱忱,在一代傳一代中,是大家所讚歎的「慈二代」。
當2020年慈濟推動《靜思法髓妙蓮華》遍地開花品書會,黃彥雯因而有機會參與公婆李永達與郭佳菊推動的品書會,自覺改變很多。
「以前,我是心直口快、個性急躁,很容易起煩惱心;聞法後,反觀自照、內化自己。」現在,她一遇到境界,會把心先安住,轉心念不被煩惱困住。
黃彥雯因品書會明白因果關係,不與眾生結惡緣;更驚艷於婆婆的好手藝,發覺「素食怎麼可以這麼好吃!」
黃彥雯的女兒現在九個月大,是個胎裡素寶寶,長得白胖可愛、文靜乖巧。「很歡喜堅持做對的事,感恩在今年為女兒圓滿榮董,成為慈四代。」這位小榮董的阿祖,也就是李永達的媽媽,常在西螺靜思堂做福田志工;李家兩位長者也是榮董,很護持全家人做慈濟,可說一家四代都是慈濟人。
「身教勝於言教,做孩子的好榜樣,以愛以善傳家,把法脈延續下去。」公公、婆婆是典範,黃彥雯期許自己與李政憲也能互護道心,彼此成為善知識。
◎感恩好因緣成就道業
許玉嬋(左)跟著婆婆黃彩雲(中)訪視,在見苦知福中學習付出。(攝影/林秋子)
李永達與郭佳菊夫妻倆在虎尾鎮經營五金批發業,因疫情關係,鼓勵員工茹素進而帶動落實;在公司,每天提供營養好吃的素食給員工當午餐。
在公司工作的許玉嬋,今年培訓受證,她聽到上人一直呼籲:要人人齋戒茹素,用清淨的愛心為社會人間做好事,以行善的福氣轉化減輕眾生共業的業力。許玉嬋說:「我因緣很好,遇上為了勸素而發心的老闆,讓所有員工都能吃素;又有家人鼓勵,所以我也由葷轉素。」
也是慈二代的許玉嬋,2007年嫁入蔡家;公公蔡清森被譽為「蔡萬能」,表示再困難、再粗重的工作都能克服,婆婆黃彩雲則是位「環保達人」。先生蔡政憲也已受證,當雲林道場有木工需要施作、道具製作,或環保場的修繕,常跟著公公一起投入,達成使命。
許玉嬋看見公公、婆婆對慈濟無私付出的精神,感受慈濟是一個行善團體。「婆婆常跟我說,做善事當然不能少你一人!所以下定決心參加見習、培訓。」
以前婆婆會背著許玉嬋的大女兒去做環保,現在九歲的兒子是阿嬤讚歎的環保尖兵。「我去做福田、掃地,他做得比我還投入。」許玉嬋看到了孩子的成長。
11月1日,證嚴上人行腳雲林聯絡處「歲末祝福感恩會」,為雲林十九位新委、慈誠授證,其中九位是慈二代。慈濟人一代傳一代,是上人最欣喜看到的慈濟家庭。
(2022/11/01 歲末年終上人溫馨分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