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林靜君
「我在這裡二、三天了,用水龍頭不會一打開啪拉的開很大,不會,就這樣小小的,讓我們的手會溼、肥皂能洗乾淨就剛剛好;他就是這樣很省、很用心。」上人感傷人生無常,這次行腳台南,在靜思堂各個小細節,都讓上人想到志工許明賢。
許明賢師兄(右)每天會至各樓層逐一向同仁問候打招呼;在慈濟菩薩道上,他做得很歡喜,並把每天在靜思堂走路當復健。(攝影/簡淑絲)
今年(2022年)許明賢師兄往生,陳錦師姊感恩上人及常住師父的關懷,在二兒子許恆優和大媳婦楊宜儒的陪同下前來致意。「慈濟路長,先生未做完的太太繼續;多來靜思堂,讓大家庭互相照顧。」上人低頭關懷仍在悲傷中的陳錦師姊,鼓勵她多出來和大家互動。
「看到公公每天早上出門,晚上才回家,不知道在做什麼?十七年來,比我們上學還認真!」楊宜儒分享她嫁進許家多年,不清楚公公在忙些什麼?在公公往生後,人文真善美為公公做了足跡紀錄,才知道原來公公中風後,仍然如常到靜思堂,至各樓層逐一向同仁問候打招呼;每天在靜思堂「顧前看後」用走路當復健。
「一直到往生前,公公的Line還能看到他在操辦要寄給精舍的水果,以及上人要做的事。」楊宜儒語帶哽咽地說著志工許明賢做到最後一刻的精神。
為製作大愛幼兒園成立二十周年專書,簡淑絲師姊(左前)、陳夢希師姊(左後)特地從彰化前來臺南採訪許明賢師兄,聽他述說當年建築設計打造幼兒園的過程。(攝影/鄭春金)
「師父也是在拖命,他同師父把握每一個時間,做到最後是典範!」上人再次叮嚀陳錦師姊,要將自己顧好,才不會讓晚輩煩惱;許(明賢)居士還沒做完的事妳要繼續下去。
臺南靜思堂於1999年4月動工,負責靜思堂營建之初,許明賢罹癌做了兩次化療、三十七次電療。8月7日,許明賢去見上人時,上人慈示要將臺南靜思堂「當自己的」,並對他說:「你可以的!」。經上人鼓舞與激發,許明賢化療一結束,隨即撇下病魔陰影,全神貫注投入興建工作。
具建築營造專業的許明賢,受上人託付幫忙照顧臺南靜思堂,並協助關心臺南區慈濟工程;從繪製設計圖、工程發包議價,到工地現場監工、帶動工地人文,他都親身參與。台南慈濟中學、玉井大愛園、新營椰林園區整建,以及近期的善化靜思堂,都有許明賢親力親為的身影。
許明賢師兄參與鋪設臺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援建工程的連鎖磚工程。(攝影/顏霖沼)
許明賢的志工哲學,就是把利益眾生的事當作自己的事。外表清瘦的許明賢,內心卻包藏著鋼鐵般意志,只要是「自家的事」,做起來就不覺得累!謹記上人的話:「用心就是專業。」他在生前一直強調自己很有福報,因為上人信任他的專業。
「來到這個地方,師父看到道場這麼堂皇,這麼乾淨,這麼開闊,這麼多的菩薩;早上的歲末祝福這麼整齊入經藏,是那麼莊嚴,真的是很感動。」上人感恩志工努力成就莊嚴菩薩招生道場,並回憶道:「每次從電梯出來,許明賢一定站在電梯口接師父,現在看不到了。」
「記憶是永恆,相信他替師父開道鋪路,在等候我去,一定還會相會,他已經在幫我鋪路了,生生世世,永遠沒有離開。」上人問:「在座的各位也是一樣,生生世世都和師父在一起,對不對?」大家齊聲應答:「對!」我們都相信,許明賢居士慈濟緣生生世世,必當乘願再來同行菩薩道。
(2022/10/30臺南靜思堂溫馨座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