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雖小 愛很大──隨師行記溫馨座談鹽埕環保站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/莊雅雯(高雄)

「這是一個迷你型的環保站,佔地約七十坪,其中三分之一為廚房、厠所用地,再加共修所需空間,能放回收物的地方其實不大,但是我們秉持上人的教導,該回收就一定回收。」

這是慈濟志工侯憲宗口中的「鹽埕環保教育站」,一個藏身在高雄港牌樓前必信街底,有著家一般溫暖的環保站。

早期「輔具平台」尚未成立前,常會看到家門前堆放許多輪椅、醫療床、四輪電動車等,除了這些以外,還有大型家電也不拒收,如果能維修的就將它修好,再轉送有緣人。

環保家 大功臣

 高雄市鹽光幼稚園參訪鹽埕環保站,志工們細心指導回收步驟。(2016,攝影/黃錦琮)

「老了,每次維修就要花個二、三萬......」這樣的損耗,讓環保家的大家長侯憲宗和張慧蘭覺得十分困擾,更心疼這臺環保車十五年來無怨的付出,想來應該是要「傳承」了。

張慧蘭當下說:「新的環保車我來負責。」

侯憲宗問:「要不先問問家人們?」

消息一公開在組群後,護持之心如雪片般飛來,募得的款項遠遠超過購買環保車的金額,這個結果出乎二人意料之外,因此他們有了更深一層的打算。

看著日日來環保站付出的家人,年紀愈來愈長,要使用一樓空間不到一坪的厠所著實辛苦,要爬上二樓又時常來不及;加上每週二次大環保日或有活動時,家人想要煮點心讓大家享用,卻又礙於廚房窄小使用上極不方便,也就因此作罷。

為了體貼家人的心,決定再將環保家中的廚房及一樓厠所擴建,歷經半年多才全部完工。2021年底開始,每個人回到家都可以感受到環保站更加寛敞與舒適。

我的法親家人 真可愛

賴俊利師兄(右)總是將最好的體力留著做環保,選擇最忙時段,選擇別人不想去的時段去做環保,讓自己的正向思想越來越好。(2020.05.17,攝影/莊雅雯)

賴俊利年輕時又高又帥,曾當過百貨業的專櫃先生,十分漂丿(帥氣),入伍後又是人人稱羨的空軍,氣宇非凡。但意外卻奪走了他的左腿,人生的滑翔翼斷了一翼,只能黯然飛回老家,接掌家中事業,努力地開創另一個幸福家庭。

退休後,他聽從太太的建議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,「原本只想做個快樂的志工,但在2020年的歲末祝福分享之後,受精舍常住師父的鼓勵,讓我的想法有了轉變。隔年參加培訓受證後,自動加入成為新的環保車駕駛員,同時也接下環保幹事的職責;以前做環保都會認為那是別人的工作,現在開始將環保當成是自己的本分事。」

透過環保志工的解說,讓小朋友了解回收的重要性。(攝影/黃錦琮)

為了讓環保志工王美英能參加溫馨座談,我騎著機車到環保站,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她對談。或許是老天作美,剛好遇上她和另一位志工來打掃二樓佛堂,便問:「我可以幫你們拍照嗎?」

兩人不好意思地一直閃避鏡頭,我只好先放下相機,往正拿著抹布擦拭佛桌的王美英靠近,看著她爬高蹲低,掃除佛堂各處塵埃,也一步一步探詢她的人生故事。她從一副「沒什麼好說的」到坐在佛堂前與我暢談,並留下美麗身影。

「一開始會做慈濟,是因為這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;所以二十年來我都沒有離開慈濟;但有時做,有時不做,菩薩道上進進退退。五年前因為肚子痛到醫院掛急診,發現竟是胰臟癌。」

當下真的很難相信,但醫生說:「幸好發現得早。」

在她進出醫院五年來,最擔心的就是功德款;所以她在住院前一定會和會員商量,請他們讓她把善款收齊,才能安心住院。

高雄市鹽埕環保站舉辦15周年活動,當天有許多民眾及志工前來參與。(2022.10.01,攝影/黃瓊慧)

這個家,最可愛的就是這群七、八十歲的老菩薩,他們說不出做環保帶給他們有多大的改變、多大的快樂,所以見到上人,只有簡單地說:「感恩上人。」

對於上人要做的事,這群老菩薩總是全力以赴,包括「弘法利生」;雖然沒有在賺錢了,但他們會偷偷省下買菜錢,或者兒女給的孝養金拿一些出來奉獻。

「這樣我捐二百元好了。」

陳愛枝隨即從口袋中拿了一千元出來給張慧蘭。

「找妳八百元。」

上人說:「知道八分飽,二分助人好,真是有智慧。」

家不論大小,只要人人付出一分愛,就是人間最溫暖的地方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