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釋德澡
二○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上人講述〈信解品〉時指出,考古學家到沙漠挖掘古蹟,由於塵沙、垃圾不斷埋覆,已經被埋得很深很深,所以要不斷往下挖才有成果。人不也一樣嗎?
「人皆本具真如寶藏」,為什麼不能體悟?「久來塵沙無明覆埋,燦爛珍寶藏身自不知,自嘆貧窮潦倒維生難。」上人說,人人本具亮麗光芒的真如寶藏,然而我們卻不知探手取寶,只因久住煩惱、無明惑中,生生世世不斷覆蓋,而使本性蒙塵。
◎薑黃的煩惱與本性
泥土與薑黃相依相存,是薑黃的養分,也是薑黃的煩惱。在田裡,泥土是薑黃生命的資糧;上市前,整簇薑黃縫隙間的泥土,卻是薑黃與大眾結緣的阻礙。
鬚根是薑黃成長的關鍵,鬚根伸得有多遠,薑黃就展得有多長;鬚根也是薑黃出土時的障礙,因為「溜溜鬚鬚」的鬚根一定根,便很難拔除。又受泥土覆蓋的薑黃,占了空間與增加重量,因此,在田裡就要將包覆在表面上的土做初步處理,再回精舍做細部的去根與清除泥沙,繁瑣的步驟很辛苦也很費時。
上人曾說:「煩惱就是我們慧命與成佛的資糧。」所以,好好善待與善解「煩惱」給予我們的養分與成長,就能在其中脫掉煩惱殼,業去劫消,成就圓滿菩提。(攝影/徐政裕)
為了讓薑黃蘊積更大的能量,今年精舍的薑黃三年才出土,比往年二年的培育經驗面臨更大的考驗,因為果實非常成熟,一遇雨水很快就爛掉。
「每次都差那一步,就可以採收,偏偏雨水不斷。」從二月中旬開始採收,三十天,天天與薑黃為伍,並建立深厚感情的德深師父,既感慨又心疼,更有所體會:「做每件事要有周延的準備與規畫,才不會浪費原本可收成的作物。」
「在挖掘薑黃時有何感覺?」深師父說心中空無一物,沒什麼感覺:「只覺得要專注於當下,因為要顧好薑黃的頭,不要讓它斷掉。」又說:「做每件事真的很不容易,要做中學,才能學中覺。拿起鋤頭要掘的當下,距離要算準,薑黃的頭才不會攔腰截斷。」這專注的動作,是要盡力做到不浪費點滴,並保留整簇薑黃的完整性,如此才更有經濟價值。
挖掘薑黃時,深師父體會到,做每件事真的很不容易,心中要空無一物,專注於當下;要做中學,才能學中覺。(攝影/廖文聰)
◎當自我的考古學家,撥開心靈沙漠
除了泥土的包覆、鬚根「溜溜鬚鬚」的壓力,加上將出土的薑黃又被草根團團包住,多重的考驗,讓薑黃的問世難上加難。一方面要保護薑黃的完整性,又要與草根善惡拔河,深師父指出:「真的要照顧好自己的一念心,否則心念一閃失,把持不住,很快就跟著惡而去了。」
上人說:「『個性』就是真如本性之外『多出來』的習氣。」
「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勞關鎖;今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」,去除泥沙的薑黃就如我們久被封滯的明珠本性。這些竄向四面八方的鬚根,就像人的習氣,我們就要剪掉「溜溜鬚鬚」的根,去除自己的稜稜角角,去掉我執,在人群中圓融處事,才能塵盡光生,看見清淨的本性,結好人緣。
薑黃竄向四面八方的鬚根,就像人的習氣,唯有去除自己的稜稜角角及我執,在人群中圓融處事,才能塵盡光生,看見清淨的本性,結好人緣。(攝影/徐政裕)
上人在二○一五年四月二十八日〈藥草喻品〉中也告訴我們:「人人本具佛性,我們要好好用功,從自己的心地去發現真如本性。」上人更進一步鼓勵,人人要當自我的考古學家,撥開心靈沙漠,找到本具的、自性的城堡。
沒有污泥哪有蓮花?沒有煩惱哪有菩提?沒有疑惑哪有意解?煩惱與菩提是一體兩面,上人曾說:「煩惱就是我們慧命與成佛的資糧。」所以,煩惱不是我們的敵人,是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善知識,好好善待與善解「煩惱」給予我們的養分與成長,就能在其中脫掉煩惱殼,業去劫消,成就圓滿菩提。
(2022年3月1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