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腐朽為神奇

0觀看次
A- A+

圖文:陳春來(彰化)

春寒料峭的季節,凌晨三點五十分,便傳來「咚-咚-咚」的敲板聲。不敢怠慢的整裝梳洗,準備開始一天的作息。

因應疫情的緊繃,防疫的工作更加嚴謹。分別在前山門、協力工廠以及後山門的普明寺前,都設置了防疫篩檢站;身為防疫志工的一員,無時無刻都要做好每一個防護細節,不能有所疏忽,仔細地清消,才能真正落實防疫,讓精舍的生活如常運行。

靜思精舍的生活作息,如常運行,農禪、出坡......都依防疫規定運作。

「師父好!下雨天,您載著滿滿的葉菜、果皮,要去那兒?衣服會不會濕透?」

「我穿的這件是有防風、防雨的雨衣喔!它也很保暖的。」

一個轉身,看到德務師父在揀菜區借了一部載物用的三輪車,載著五桶菜葉,一路經過揀菜區、洗菜區、菩提用餐區、餐廳、後山門區,來到了環保分類區。

「揀菜區這些菜葉、果皮(鳳梨皮、檸檬皮)、廚餘及咖啡渣,等一下我會載去發酵處理。」

戴著斗笠的德務師父,個子瘦小,動作卻是十分敏捷,踩著腳踏車一邊分享:「要將這些廚餘,載去環保站旁的廚餘發酵機,做發酵處理,可做成液態肥及有機肥料。」

來到位於靜思精舍右後方的環保酵素間,裡面陳列著許許多多器具,德務師父蹲身彎腰,上上下下不停搬運,他問:「師兄要親身體驗一下嗎?您可以將這些葉菜,倒入機臺內。」德務師父詳細解說廚餘環保發酵機的使用方法。

「每天的菜葉和果皮,收集起來有相當多的數量,如果沒有很大的範圍,就無法作堆肥處理,垃圾量就很多,很不環保。」

雖然防疫期間,各地的志工都無法回來精舍,大寮每天所需準備的菜也就沒那麼多,但一天所要載運的葉菜廚餘,來回仍需十幾趟。

一邊解說著,一邊推著一臺小型堆高機,德務師父站上一張四腳椅、踮著腳尖,將裝菜葉的盆子堆疊好再慢慢升高,剛好與機臺的倒入口同高度,將菜葉、廚餘順順利利倒入機臺內,再將安全拉門關上。

「2019年年底,德愉師父採購了這部很環保節能減碳的廚餘發酵機,到現在已使用兩年多。」

確實做好安全準備後,仔細檢查一下,再開啟電源啟動攪拌。時間設定一小時,過程中每十五分鐘為一個間距,中間會讓機器暫停一分鐘,持續四個循環就能攪拌均勻。

葉菜類是水分組成,如果是一百公斤的葉菜廚餘,生產出來的乾燥有機土,只有一公斤,其他都是水分,所以攪拌過程有穢水收集槽,經過過濾程序,才會有乾淨的液態肥產生。

師父分享環保酵素廚餘,並不會有臭味,示意我可以就近聞看看。克服了內心的疑慮,摒住氣息,我靠近跟著德務師父一起做。

幾分鐘後,機器停止,門一打開,不假思索,粉末拿起來聞一聞,可真是一點異味也沒有,只覺得有點木屑味,夾雜著咖啡味。這也讓我大開眼界,葉菜和果皮不但可以做成有機肥料,分離出的水分,更是種植蔬菜的液態肥,可以噴灑在菜田裡。

半個小時的時間,葉菜廚餘已化腐朽為神奇,化無用為大用,可真是「真空妙有,妙有真空。」德務師父還分享著,有許多道場的師父,一直想瞭解我們如何將大量的廚餘做成堆肥,紛紛表示有興趣來學習。

這時,天氣由陰雨轉晴,天空的雲層悄悄浮現山巒間。

如果發酵機已滿載,德務師父會騎著三輪腳踏車,再將一整車的葉菜廚餘,往後山門出發。經過普門寺,載到靠近協力廠旁邊,另一處田園,那是專門堆埋菜葉廚餘的田埂,要將田埂挖深一個大坑,以便容納這些葉菜廚餘,填埋後加上空稻殼,掩埋發酵一段時間後,就可做成堆肥。

多日的防疫勤務中,我體會到挑柴運水無不是禪,而師父們謹遵「一日不作、一日不食」的精神,人人「分秒不空過,步步踏實做」,也看到了處處的「多用心」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