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捨志工舟車勞頓 成就環保大願力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:劉麗美

元月4日,雲林與上人的溫馨座談會上,楊智欽(持麥克風者)分享虎尾環保站成立點滴。(攝影:施哲富)

雲林縣沒有焚化爐,縣內每日約產生320公噸垃圾量,過往須仰賴外縣市焚化或掩埋場掩埋,於近年引進零廢棄資源化系統 (ZWS),及移動式固體再生燃料(SRF)處理系統,將垃圾轉化成可再利用的燃料棒,轉廢為能。

要減少垃圾問題,就要從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雙管齊下。縣府與慈濟基金會合作,建置「一村里一回收場」,運用慈濟環保回收經驗,環保志工化身為環境教育講師,協助在二十個鄉鎮市做宣導及推廣,在短短三個月時間,圓滿了六十一場,參與的民眾有1100人。

其中,於2020年成立的虎尾竹圍環保教育站,就發揮很大的良能;村里環保志工到環保站取經,學習慈濟資源分類的撇步,再回到社區帶動民眾做環保,而提供環保站的楊智欽師兄,也因當年的一念願力,成就凝聚社區力量的道場。

早期虎尾環保站位於興南里,於2015年功成身退,結束長達十六年的環保使命,許多年長的環保志工不捨而落淚,仍堅定做環保心念,跨越鄉鎮到斗南環保站做回收,來回三十多公里的路途,常有大型砂石車、大小貨車往來,老菩薩還須來回奔波,安全堪虞。

遙遠的路程讓楊智欽師兄深覺不捨,他在心裡許下一個心願,要為環保站付出一點心力,原本打算在自家工廠設立一個環保點,有法親提議,虎尾沒有環保站,是否可發下大願來成就虎尾環保站?也因這樣的因緣,在2016年培訓尋根時,他向證嚴上人發願要成立環保站,但就在授證後,懈怠並無積極進行。

一日,遇到一位從南部來的師兄詢問:「環保站進度如何?何時要請上人來驗收?」楊智欽聽聞後,當下很緊張,也很不好意思,立即投入積極尋找適合的地點。因緣很好,於2019年在興南里竹圍,離舊虎尾環保站不遠的地方,購置一塊約六百五十坪的土地,發心提供給志工無償使用。

以六個月的時間,整地翻修,板模灌漿等工程進行,一開始鄰居並不瞭解,持不同的想法及意見,志工以最柔軟的方式與關愛和鄰居互動,經過多次的溝通與協調,保證環保站是環境優美、無污染,兼具教育的地方,最後也得到鄰居的認同。

2020年9月26日虎尾竹圍環保教育站正式啓用,環保志工可以就近做環保,結束五年跨鄉鎮做環保的舟車勞頓,志工也走入社區成為環境講師,個個十八般武藝,製作看板、做環保酵素等,向民眾宣導環保,而環保站也成立親子班、讀書會、學生參訪、浴佛等活動,成為接引社區會眾,凝聚社區向心力的多功能道場。

虎尾新環保站,(照片提供:楊智欽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