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笑容 開啓了醫者修行之心

0觀看次
A- A+

元月4日雲林溫馨座談
撰文:劉麗美
攝影:施哲富

「桂林山水甲天下」,雲林縣古坑鄉桂林村地如其名,林木蔥鬱、雲霧飄渺,山巒疊嶂彷若仙境,風光雖明媚,但山路蜿蜒難行,多居住年紀較大的長者,有些孤老病苦,醫療資源也缺乏,慈濟雲林人醫會團隊到桂林村義診已超過十年,也帶來醫療關懷及溫暖的愛。

參與人醫會多年的許森茂醫師,雖已是七十歲的年齡,每次到桂林村義診,他也克服體力的挑戰,表示慈濟人不怕苦,他總能一口氣的爬上目的地,但也不好意思的表示,常讓背著相機或錄影機的人文真善美,為了記錄影像,氣喘吁吁地跑前跑後,著實辛苦他們了。

而在爬著45度的山巒,他也找到了方法,原先邊爬邊數著步伐,但每次數的都不一樣,起了煩惱心,後來索性念起《無量義經》經文:「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,守之不動.......。」但念到最後,竟然亂了字句,腦海要思考念到哪裡,但怕一不留神就會摔了下去,後來決定念較為簡易的「聞、思、修、戒、定、慧。」這樣心也跟著安住,彷若在山區騰雲駕霧,連狗吠聲也變成「阿彌陀佛」聲。

已受證11年的許醫師有所感的表示:「參與人醫會就如修行般。」曾經他關懷十年的個案,因煙癮嚴重,屢勸不聽,每次去他家一打開門,整個煙霧瀰漫,那時他的心裡感覺是「三途眾生」。但有一次簡瑞騰院長也同樣去個案家義診關懷,簡院長溫馨自然的互動,居然讓個案展露出了笑容。

也因這個笑容,讓許森茂醫師猛然覺悟,「原來是自己修行不夠!」因為這十年來,他從未看過這個個案的笑容,而簡院長竟可以讓他笑了!就如靜思語:「以佛心看人,人人皆是佛;以鬼心看人,人人皆是鬼。」許醫師表示,修行是修自己,他將自己的心門關閉,以為個案是三惡道,這正是以鬼心看人,內心深表懺悔,是參與人醫會修行的體悟。

已受證11年的許森茂醫師(右)表示:「參與人醫會就如修行般。」林榮生(左)醫師表示,有些個案不適合或不方便出門就醫,我們就走進去關懷。

而長期參與人醫會義診的林榮生醫師表示,有些個案不適合或不方便出門就醫,我們就走進去關懷,在桂林村義診除了帶來醫療的照顧,也帶給個案家庭相處的改善。曾經關懷一個年輕的糖尿病患者,原本個案的母親及兄長,都遠遠的看著人醫團隊診治患者,較為冷漠,經過長期的關懷,打開個案家人的心房,現在會向醫護人員提起個案狀況。

還有一對老夫妻,雖然結婚幾十年,因宗教的關係,兩老常意見不合,內心築起一道高牆,經過人醫團隊長期關懷,慢慢化解他們的隔閡,如老人家會在庭院種植蔬菜,志工詢問菜的品種或種植方法,老太太就會侃侃而談,而老先生也會過來補充,無形中增加他們的互動,在醫療之外,也是幫助個案及家庭打開心門。

證嚴上人感恩人醫會團隊的付出,表示現代的社會有許多孤老無依,或是二老相依的長者,因孩子外出工作、做生意、留學等因素,離鄉背井,呼籲每個地區的鄰里長就近關懷,若發現有弱勢無依的家庭,可以常去關心他們,提報給慈濟人關懷,也帶動周圍的鄰居,多發揮敦親睦鄰,啓發人人的愛心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