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郭素霞
第一次屏東慈濟樹聯誼會,屏東資深志工吳邱淑慈(靜誌,坐者),委員號175,今年93歲,延續至今,是屏東最為茂盛的慈濟樹。靜誌接引林秀鳳(靜煌,坐者之右講者),而靜煌接引的志工眾多。(2019.7.14攝影:林美瑜)
早期屏東第四組慈濟樹手稿,組長是林秀鳳師姊(靜媓)。(2019.07.14攝影:林美瑜)
2021年12月24日,上人蒞臨屏東分會與弟子溫馨座談;陳梅花師姊(法號明徵)代表屏東慈濟樹文稿組團隊,向上人報告採訪和整理文稿過程中的體會。
曾一起在2015年撰寫大愛人物誌的屏東慈濟樹文稿組團隊,瞭解這份承擔的意義,便在組隊的協助下,成立了社區團隊。
有慈濟樹的因緣,可以讓屏東慈濟人盤點生命,重新審視自己的一生,也在回憶中找回初發心。陳梅花非常感恩在文稿的收集過程中,深刻感受到慈濟人的信、願、行。她藉由三個故事向上人做報告。
故事中,有今年78歲高齡的師姊,在慈濟人的陪伴與接引下,發願做環保;不識字的她,謹記上人的教誨:「不識字沒關係,懂理就好。」致力環保,不忘聞法精進,以堅定的願力在社區身體力行;更有罹患憂鬱症的師姊,走進慈濟後,在社區愛灑環保,同時接引菩薩信願行,像一隻螢火蟲,照亮別人的同時,帶動其他螢火蟲發揮力量,凝聚每一份微光照亮社區。
◎求教募心募愛 開啟慈濟列車
屏東委員慈誠培訓課程圓緣;資深委員分享慈濟從竹筒歲月發展至今的心路歷程,左起:林素蘭(慈惠) 吳邱淑慈(靜誌) 林蕭素琛(慈岑)(2014.10.11攝影:林美瑜)
在採訪蕭素琛師姊時,讓陳梅花深刻地感受到資深慈濟人的行儀——「溫柔、敦厚、慈祥」。
蕭素琛拿出兩大本相冊敘說照片中的故事:早年回精舍,那時人不多,晚上大家坐在蓮花池邊,上人搧著扇子跟眾人開示。蕭素琛請問 上人如何募心募愛? 上人說:「妳(若)不知如何說,把人帶來,我來說。」因此啟動屏東慈濟列車尋根之旅;一輛輛開往靜思精舍的列車,持續15年之久,也接引無數善心人士走進慈濟屏東分會,從8個人至今1000多人,見證屏東分會的成長和茁壯。
蕭素琛將生命最豐厚的年華,貢獻、投入慈濟世界,讓許多人願意效法,緊緊跟隨走進慈濟世界。在採訪中,她一再地交代梅花:「 上人說,做人做事不要讓人懷疑,所以我們要踏實做;能成為上人的弟子,是我們一生的福報。」最近師姊因腳力不好,慈濟長照介入關懷服務,讓她的子女們很安心,她也日日抄寫法華經,在精進中成長慧命。
◎因應慈濟樹數位化 盤點慈濟人生命價值
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25周年慶相見歡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,頒發正式講師聘書。邀請屏東縣陳梅花師姊(明徵)分享此次舉辦驗血活動的心得分享。(2018.11.03-11.4攝影:魏國林)
陳梅花也分享:「我也是因為上人而得救。」她記得曾聽上人鼓勵:「你們都是路邊的董事長。」這句話,讓梅花得以撥開心中的烏雲,看見藍天、找到奮鬥的力量。她用10年時間還清債務,之後堅定地走進慈濟的大門;20年來,梅花體會到生命的陽光就在慈濟世界。
「為佛教、為眾生」的 上人,以和煦的德風沐浴著靜思弟子,時時疼惜照顧。梅花發願此生「甘願做、歡喜受」,追隨上人的腳步,更以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份子為榮。她由衷感恩上人每天的諄諄教誨,懇請上人也要保重。
梅花向 上人報告:「敬愛的上人,感動的故事未來會在慈濟樹的數位化中一一呈現,讓大家知道原來每一個慈濟人都是這麼的不平凡。因此我們將更堅定承擔這份文稿工作的使命。」也期待屏東區的靜思弟子,大家一起努力,為自己留下足跡,讓慈濟大愛流傳世世代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