貼心的好弟子

0觀看次
A- A+

2021年12月23日溫馨座談
高雄靜思堂上人會客室
撰文:張貽翔

2019年適逢「九二一大地震」二十周年、莫拉克風災十周年之際,上人時不時提醒我們要「莫忘那一年」、「莫忘那一人」、「莫忘那一念」。回首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始於上人的那一念,以及三十位家庭主婦開始的竹筒歲月,一生無量,如今菩提林立,要感恩前輩披荊斬棘,走過篳路藍縷,為我們開道鋪路。

而今年上人叮嚀大家要「盤點生命」,且人文真善美背負著為慈濟留歷史的使命,追本溯源,想要為千號的委員留歷史,但是千號以內的委員都已經年邁,甚或生病、往生。目前高雄有八十位千號以內的資深老菩薩,其中一位是878號的林永祥師兄,已經邁入九十高齡,身體還很健朗,每天踏入靜思堂的大門,都會看到他的菩薩身影。

高雄靜思堂入門右手邊的茶軒,貼有「大愛劇場『路邊董事長』在此與您相見」字樣,是林永祥師兄每天固定報到的定點。(攝影:編輯組)

談起葉鑾鳳師姊,林永祥師兄眼眶泛著淚光,固定的座位椅背上,也貼有葉鑾鳳師姊的名字,是一份思念,似也提醒著他曾經許下的「一人做兩人份」的承諾。(攝影:編輯組)

高雄慈濟人對他應該不陌生,他有著長長的白眉毛,豐潤的臉龐,常常站在入口處,向每一個人親切地打招呼,好像一尊彌勒菩薩,慈祥中隱含著威嚴,常常會提點大家注意慈濟的威儀及人文,是高雄靜思堂的瑰寶。

人文真善美合心林淑娥師姊敘述採訪永祥師兄的過程中,永祥師兄表示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帶慈濟列車回花蓮精舍,慈濟會員數也因此不斷不斷成長,如今已經成為一棵大樹,樹枝不斷延伸,樹葉非常茂密,一代又一代,讓慈濟年年添子又添孫,不斷的開枝散葉。

永祥師兄最開心的,就是有一次回花蓮,上人拿起麥克風第一句話就說,我這個孝子今天回來了。他說,因為師父說他是個孝順的孩子,知道上人愛吃的東西,就會買回去,或是寄回去給上人吃。「我愛吃什麼?我愛吃竹筍啦!」上人幽默的說著,就像母親和孩子話家常般,那樣的窩心,一股暖流不禁湧上心頭,我強忍著淚水在眼眶中打轉。

「再次感恩,也很懺悔,三千六百五十天,非常懺悔,以前不會想,所以離開。是身體離開了慈濟,但是仍有收善款。那時候就想,我當組長,怎麼把我抓下來呢?」所以那時候只收功德款,沒有參加慈濟活動。

那段時間,他一知道上人要來高雄,就去問遊覽車公司哪裡可以遊玩,然後報名參加。有一次,他去宜蘭玩,慈師父打電話給他,他就說:「慈師父,我不知道上人要來,我現在在宜蘭啊!」「林居士,你在宜蘭啊?上人現在來到高雄耶!」就這樣蹉跎了十年的光陰,永祥師兄再次在眾人面前向上人懺悔,並鼓勵大家要一心一志做慈濟。

上人再次讚歎永祥師兄:「真正是一位貼心的好弟子啊!一棵菩提樹拓展得那麼大,真的是幫助師父在人間度眾生。」也再次叮嚀:「你的慧命要疼惜好。」「我沒有一天不來靜思堂,政府說不能來上班,我也要來上班。」因為他的同修鑾鳳師姊已往生,他決定要一個人做兩人份,還要彌補欠上人的三千六百五十個日子。

上人讚歎永祥師兄:「真正是一位貼心的好弟子啊!一棵菩提樹拓展得那麼大,真的是幫助師父在人間度眾生。」(圖片來源:高雄人文真善美)

聽到這裡,不由得一陣心酸,想到數年前,自己也曾經因為無明煩惱而離開慈濟兩年,七百三十個日子,同樣的,身離開,沒有參加活動,但也是繼續收善款,當時只是單純地想,不能斷了別人的善根。或許也因為這樣的「藕斷絲連」,才有機會再被拉回到慈濟的大家庭,繼續跟隨著上人行菩薩道。

回想離開的那兩年,雖然沒有參加慈濟活動,卻也積極聽聞佛法,懺悔自己的不懂事,努力洗滌自己內心的無明煩惱,了解了追悔也是一種障礙,所以決定將過去所有的人我是非煩惱都放下,勇敢邁開大步向前行。

懺悔過去,但也感恩所有的善因善緣,更要把握所有的好因好緣,發願生生世世聽聞佛法、行菩薩道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