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22日晨間溫馨座談
地點:高雄靜思堂
撰文:鄧如玉
2021年的八月,高雄慈濟人付出得很幸福!
因為盧碧颱風和西南氣流引進的豪雨災情,桃源區的明霸克露橋遭溪流沖斷,造成復興、梅山、拉芙蘭等部落對外交通中斷。高雄慈濟人前往山區勘災時,市府的人對慈濟人說:「這種天氣你們也來哦?」慈濟人苦民所苦,心想著要勘災,期望儘早拔苦予樂,不畏懼艱難險阻。因為橋毀路斷,物資無法送入,與市府合作,以直升機送往當地。
8月10日,慈濟志工團隊迅速整理救援物資,載運40件物資生活箱抵達小港空勤總隊,與社會局其他單位救援物資一起順利裝載完成,配合社會局及高雄市長搭乘直升機前往桃源區受困地區發放物資,望能暫解斷糧之困。(攝影:潘機利)
訪視志工前往膚慰受災民眾,有民眾心有餘悸地覺得,這次的災情似乎更甚於八八風災;有戶老夫妻的家,颱風來襲時,屋後的土石整個沖入客廳,兩老躲在房間度過心驚的一夜!
有戶民眾的房屋受災裂開、內牆皆毀、管線破露,幸好盧碧颱風來的時候,大人和孩子們已住在杉林大愛屋,所幸無人傷亡。災民非常感恩有大愛屋,才能逃過一劫、獲得平安!也有災民感恩地說:「有災難的時候,都能看到穿著藍天白雲衣服的身影,覺得很心安。」
受災戶家門前的道路因土石流堵塞不通,工人正迅速剷平土礫,企圖打通這條返家道路。(攝影:陳雪美)
慈濟志工分四條動線前往六龜區關懷受災戶。慈濟志工於六龜區中興里媽祖廟前集合,二十二戶受災戶分成四條動線發放。(攝影:鍾文英)
八月,如火如荼展開的還有,要發送給學校學童的防疫生活物資箱。慈濟志工一一詢問各校所需的物資和數量,桃源區建山國小明確回應需要250包白米,其他包括旗山、那瑪夏等地的學校,也不約而同提出需求400包或800包的白米。志工李琇釧師姊很好奇:「學校為何需要這麼多包白米呢?」詢問之下才知道,原來這些山區學校的學童每週一至五的晚上,都是在學校用完餐後才返家,因此學校所需求的白米,是整個學期需要的白米量。
往年,學校所需求的白米,多數依靠寺廟贈與,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各校得到白米的情況短缺很多,因此,各校才會在開學前夕,向慈濟志工表達需要的物資就是一包包的白米。
山區學童的餐食和教育真真不容易,一包白米,聽起來這麼日常又微小的願望,倘若沒有慈濟人用心細心的關懷詢問,又有誰了解這樣的緣由,又是否開學後,因為白米的不足,可能有學童因此煩惱晚餐的著落?好在,有慈濟人的幸福付出!
上人慈示:「這次大家已經有經驗,人力物力很俱全,愛心啟發,『瑞氣』很旺、很吉祥,這股氣是福氣,不是為自己,是為了人間的平安。」
付出得幸福,團隊真誠用心、用愛去膚慰陪伴,合和互協的同心共善行,形成這樣一股福氣的正能量,吉祥的瑞氣能讓人間平安;也深信,點點滴滴的愛與善,流淌在轉苦為樂的互動中,溫暖了人人的心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