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:彭鳳英
攝影:曾芳榮、施哲富
2021年11月27日歲末祝福,台北慈濟醫院醫護演繹。(攝影/施哲富)
「銀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;天階夜色涼如水,坐看牛郎織女星。」唐朝詩人杜牧的〈秋夕〉是不少人朗朗上口的名詩;東晉〈車胤囊螢〉苦讀的故事;兒歌「小小螢火蟲,飛到西、飛到東,這邊亮、那邊亮,好像舉個小燈籠。」更是耳熟能詳。然而詩中、故事中、歌曲中的主角--螢火蟲,認識的人卻不多。
因為女兒一個小小的心願,因為感慨生態嚴重破壞,賴胤就老師退休後回到屏東老家,開闢「怡然居螢火蟲花園」,積極復育螢火蟲。從土地開墾、植栽,到螢火蟲復育,親力親為、無怨無悔數十年。
2018年年底賴胤就老師病危之際,他的夫人喬麗華(臺北慈濟醫院主任秘書)為感念賴老師在螢火蟲復育的用心,希望舉辦展覽讓更多人了解螢火蟲的生態,更期待透過展覽呼籲民眾一起來愛護地球。北區駱純美師姊得知喬主秘的心意,即邀約空間設計組曾芳榮師兄規劃展覽事宜。
名為「火金姑來作伴」的展覽,於2019年4月中旬在臺北慈濟醫院二樓展覽區開展,一幅幅豐富的生態資料,五百多隻手工製作的螢火蟲維妙維肖,獲得觀眾熱烈的回應。展覽之後,團隊把所有的作品送回賴老師的故鄉收藏。留下一些成品要運用在親子成長班,因疫情爆發,所有活動停止,這次的歲末祝福正好派上用場。
◎藉物說法
為了呈現螢火蟲的生態展覽,空間設計團隊構思了很多的方法、素材,都不甚理想。後來從事幼教的周家薇,提出以元宵燈會的燈籠紙來製作。為了穿透感,改用霧透卡列印再手剪成型裝上LED燈,完成了五百多隻螢火蟲。好還要更好,曾芳榮決定開版製作成現在造型的成品,不論質與量都提升了。
為了呈現螢火蟲的生態展覽,空間設計團隊構思了很多的方法、素材,都不甚理想。後來從事幼教的周家薇(左圖),提出以元宵燈會的燈籠紙來製作。
為了籌辦展覽,必須深入了解,才能真正呈現出螢火蟲的生態;接觸之後才知道臺灣的生態非常豐富,螢火蟲的種類居然有四十多種,也因此更佩服賴老師的用心。今年以來,上人開示中不斷提起火金姑,期許弟子們能攤開生命的地圖,盤點生命的價值,縱然個人的力量微小如螢火蟲,但積聚眾多微光、善的能量,仍能在黑暗中發出光芒,為人照路。曾芳榮感恩地說:因緣竟是如此的殊勝,兩年多前的作品,能夠成為上人說法的法器。
今年以來,上人開示中不斷提醒弟子們,要像螢火蟲一樣在黑暗中為人照路。曾芳榮(後排,站立者左一)感恩地說:因緣竟是如此的殊勝,兩年多前的作品,能夠成為上人說法的法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