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文/李明霂
有聽過常請假做饅頭,還從中獲得三種喜悅的嗎?而這三種喜悅,就如他身懷三顆無價明珠,時時歡喜自在.......
今年68歲的劉聲嘉,家住桃園,三年前從台電林口發電廠退休,一年前他又重返工作崗位,於新北市樹林區工作。
兩年前,他在一個因緣際會下,由葉綉雲師姊牽引,加入開心饅頭行列,結果他一做,就愛上做饅頭了,「我有在上班,但覺得做饅頭是一件很快樂、很有意義的事,所以我大都會請假來做饅頭。」做得很開心的劉聲嘉說。
二○一四年,開心饅頭團隊成立,至今已經七年多,當初是因邱佩宜師姊,有感於志工一早來靜思堂參與上課或活動,經常來不及用早餐或是在路上直接購買,她覺得很不捨,便發心組團隊,做饅頭給「家人」們吃。
志工為法親家人製作健康又營養的饅頭,也接引許多社區志工來參與。
饅頭香Q鬆軟好吃,就在大家口耳相傳下,獲得一致口碑,加上需求量越來越大,本來只有六位團員,後續激增至二十五位左右,劉聲嘉就是其中一位。
劉聲嘉,身材清瘦,他表示做志工沒有職場上的壓力,彼此間也沒有利害關係,還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所以能夠很和樂的相處。職場卻常會為了一口飯吃,必須委曲求全。
因此,透過做饅頭,他獲得了三種喜悅!
第一,是行善的喜悅。因團隊的師兄、師姊,都是自動自發到靜思堂做饅頭,然後把義賣饅頭的錢,捐給需要幫助的人。雖然饅頭的利潤很微薄,但這種愛的付出,聚沙成塔、積小善為大善的行為,讓他與有榮焉,所以心中充滿了助人行善的喜悅。
第二,是相聚的喜悅。在邱佩宜師姊的帶領下,饅頭團隊彷彿是個溫馨歡樂的大家庭,大家像兄弟姊妹一般,分工合作,互相關心,做累了還可以休息,享受咖啡和點心。另一位邱創文師兄,很會講笑話,常逗得大家很開心,這裡洋溢著輕鬆歡樂的氣氛,他很享受這裡相聚的喜悅。
第三,是學習的喜悅。在這裡不僅可以學習做饅頭的方法,也能學習到心神專注,譬如搓揉饅頭時,要心存愛心,柔中帶剛,做出來的饅頭才會結實又有嚼勁。而切割饅頭時,刀身要垂直,切出的饅頭才方正美觀。動作不能急躁,要氣定神閒,就能體會動中有禪之妙,這些都是學習的喜悅。
做饅頭看似平常之舉,但在充滿智慧的劉聲嘉,是藉事練心,也隨處養心。(筆耕團隊 隨師筆記2021.11.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