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寫傳家寶 慈濟法水永流傳

0觀看次
A- A+

文.施金魚

「有一句話說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』,但是如果沒有記錄下來,會留下來嗎?其實時間一久就忘記了,好像沒有發生過。」陳秀鷹動手寫年表時,才體悟及時留下紀錄的重要性。

陳美羿老師指導中區志工撰寫傳家寶,為自己也為慈濟留歷史。(攝影/洪利當)

證嚴上人不斷呼籲弟子們盤點生命,將自己充滿價值的人生故事寫下來做傳家寶,不僅傳給子孫,更為慈濟留歷史。中區五十位慈濟人在陳美羿老師的指導下,動手撰寫自己或資深志工的傳家寶。

11月6日下午,上人在臺中靜思堂與人文真善美團隊溫馨座談,學員們分享了自己參與傳家寶寫作的心得,希望拋磚引玉,邀約更多人為留史盡一分心力。

◎篤志入群度眾 豐厚生命扉頁

回首1987年,陳秀鷹在一趟出國旅遊中,認識了慈濟委員宋篤志與吳卻夫妻。他們告訴她,花蓮有一位師父很偉大,不僅救濟貧苦,還興建醫院,很值得跟隨。陳秀鷹閱讀了他們送的《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》深受感動,決定加入慈濟會員,並前往精舍參與冬令發放物資打包。

在先生楊明達的支持下,全職投入慈濟的陳秀鷹知恩報恩,攜手同行慈濟菩薩道,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。(圖片來源/陳秀鷹提供)

1989年,吳卻邀請陳秀鷹成為委員,陳秀鷹打算辭職後再受證。她徵詢先生楊明達的意見,沒想到先生不但同意她辭職做慈濟,還答應每月給她一萬塊薪水。陳秀鷹說:「為了回報他,我帶他皈依上人,一起走菩薩道。我們互為貴人。」

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,上人不捨災民受苦難。隔年元月,慈濟關懷團輪流前往四川,每梯駐守三十五天,陳秀鷹在三月底參與了第四梯,直到5月14日汶川地震週年義診結束後才返臺。此後,她漸漸常駐四川,與當地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陳秀鷹在汶川地震後前往四川關懷、發放,漸漸長駐四川,結下不解之緣。(圖片來源/陳秀鷹提供)

陳秀鷹積極參與慈濟的海外活動,足跡遍及中國大陸、越南、菲律賓、日本、北韓、內蒙古與紐西蘭,參與國際賑災、人文交流、義診及骨髓捐贈,累計一百二十四趟飛行。

即使臺灣與四川兩地跑,陳秀鷹依然積極邀請他人做慈濟。她在螢幕上展示自己的「慈濟樹」,其中她接引的第一代慈誠委員共有三十八位,開枝散葉至第四代,總計八十四位。陳秀鷹說:「這一棵樹目前還不夠大,我一定再積極菩薩招生,讓這一棵樹更茁壯。」

陳秀鷹覺得自己的「菩提樹」還不夠大,她會再積極菩薩招生,讓這棵樹更茁壯。(圖片來源/螢幕截取畫面)

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,陳秀鷹無法再前往四川關懷,便利用這段時間整理四川的文史,並結合中區及四川的人文真善美團隊,共同採訪、撰寫汶川地震的人物口述歷史。

盤點自己近四十年的慈濟路,陳秀鷹說:「投入慈濟會淬鍊生命,有成長,有超越,有突破,到最後是放下自己的潔癖。」她也呼籲大家:「我們每個人來自我盤點生命,讓上人安心,做一個孝順的弟子。」

最後,她向上人發願:「願我來生,身心清淨。在上人的大道場修行,延續慧命,永不退轉。」

◎關懷難民孩童 愛是最佳語言

滿納海國際學校於2015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蘇丹加濟市成立,象徵「沙漠中的綠洲」,以教育帶來希望。(攝影/Mohammed Al Jamal)

楊明達則分享自己去年十月在土耳其的經歷。當時在慈濟志工胡光中的陪伴下,他來到滿納海學校關懷敘利亞小朋友。

那天出門前,楊明達特地準備了餅乾,胡光中便帶著他到各個教室分送給孩子們。一下課,孩子們全都追了過來,他本想蹲下身來抱抱他們,卻沒想到自己反而被一群孩子抱住。當下他愣住了,卻也自然地張開雙臂抱住身邊的孩子們。

楊明達前往土耳其,關懷敘利亞難民的滿納海學校,受到孩子們熱情擁抱。(攝影/余自成)

看著螢幕上的照片,上人說:「那些都是你的孩子,你看你展開雙手抱不完。誰說你沒有孩子,天下都是你的孩子。你看孩子多英俊!」志工們聽了都笑了起來。

「楊居士應該有一些故事,你要來跟師父分享,這叫做歷史。」上人接著說,「你們走在歷史的路上,不要不懂得珍惜,你們一定要分享出來,才會成為生命的歷史。何況是慈濟的歷史,有你們這樣走過的路,你們要趕快鋪給慈濟後代,向人間說出來,慈濟曾經有這樣的人間真實菩薩。」

◎近百歲月 以善書寫人生

慈濟志工卓雲寫得一手好書法,也擅長合成字,上人讚歎他的合成字很藝術,也是很難能可貴的。(圖片來源/卓雲提供)

高齡九十三歲的慈濟志工卓雲在盤點自我生命時,將心路歷程撰寫成書──《長河一漂萍》。他以「盤點此生一念善,問心無愧福報多」,為自己近百歲的人生作註解。此書即將出版,他特意與上人分享這分喜訊。卓雲還寫得一手好書法,帶來兩件裝框的墨寶,請合心真善美幹事蔡謀誠代為呈給上人。

看到墨寶,上人大為讚賞:「寫得這麼漂亮,而且是合成字,很藝術,也是很難能可貴的。」上人叮嚀中區弟子要發心學習予以傳承,「這是藝術,也是美。中國字的美,值得我們用心。」

◎撰寫生命故事 為人間留歷史

上人近日身體違和,仍吊著點滴與靜思弟子們溫馨座談。上人期許弟子們:菩薩道很長,我們要代代相傳,不斷地開、不斷地開,這是我們的方向。(圖片來源/螢幕截取畫面)

近日,上人身體違和,仍吊著點滴與靜思弟子們溫馨座談。「因為不知道我的未來到底還有多長?所以我每天都要把握。很歡喜聽你們說過去。要聽你們說過去,也是希望字字都能結集起來,希望佛陀所教化的菩薩道是真實的。」

上人指出,歷史就是教育。「某年某月有這樣的天災,有這樣的人間受苦受災難。我們如果能夠把它寫好,這也是在教育,教人人要謹慎,敬愛天地萬物,也要尊重生命。尊重、感恩,人與人之間。這要用寫的,把它留下來。」因此,上人提醒大家,記錄時要寫出正確的年月日,才會更真實。

上人期勉弟子們要勤精進,讓菩提樹更鞏固,開枝展葉,弘揚慈濟法。(攝影/曾芳榮)

聽到弟子盤點生命撰寫傳家寶,上人表示,「自己來寫,很好。我們盤點自己,這叫做真實感,也就是表達真實法。」我們要寫真實法,因為我們在做,人家在看,所以我們把真實法留下來跟大家分享,有遺漏的再補充。人人生命的歷史,我們要不斷地讓它更飽滿,讓它很充足,為時代作見證,為人間留歷史。

「我們要把握時間,好好地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。」上人希望如果編輯好可以先出版第一集,第二集再繼續補充,讓它長長久久。「我們的生命價值,轉人生的生命,為萬世流傳的慧命。」

上人期勉弟子們要勤精進,讓菩提樹更鞏固,開枝展葉,弘揚慈濟法。「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,就是要度眾生成菩薩。菩薩道很長,我們要代代相傳,不斷地開、不斷地開,這是我們的方向。」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