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.釋德普|整理.釋德勁
七月五日早晨,德寋師父匆匆走過來說:「德恩師父情況不好,已從加護病房轉入心蓮病房,我們急著趕過去。」
突聞此惡耗,眼淚禁不住流下來。忍著痛,還是要面對現實,忙著幫您布置靈堂,以此專長來送您最後一程,祝福您快去快回,再來人間當菩薩。
回首往事,歷歷如昨。民國七十五年,慈濟醫院啟業後,我常回來為醫院插花布置,但時間不固定。您就親切幽默的鼓勵我:「佛堂的供花要繼續固定時間插,不要得空時才回來插花。」您的這番話,讓我的心安定了下來,覺得自己不再是過客,而是家中的一份子。
恩師父,您教導人的聲色令人讚歎,以幽默觀機逗教,從不疾言厲色,凡接近您的人都覺得很溫馨。慈濟每年都有冬令發放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準備齊全,為鰥寡孤獨廢疾者送上溫暖的關懷。
回憶起以前有一次冬令打包時,有次我打包好,您看了,手輕輕拆繩,把衣服熨燙好、折好,如同新衣,再重新打包,您輕輕地說:「上人要我們視照顧戶如同親人,用心打包才能表達我們的恭敬心」。
七十五年靜思精舍的建築還很簡陋──只有大殿、觀音殿及知客室。觀音殿是上人的會客室也是同仁辦公室,窄窄矮矮的知客室充當工作房,也當流通處。當時我尚未想出家,只是很喜歡回精舍。住精舍期間,若有訪客,我也可以鼓起勇氣向他們介紹慈濟,但若無您的鼓勵,可能我無此勇氣。
當時恩師父也教我燒熱水,如何加柴火,火才能旺。猶記得,鍋爐是一個大圓柱形,上面有一個小煙囪,下面用木材燒煮。而今景物變遷,有誰還記得現在的數位會議室旁的鞋櫃,以前曾有個煙囪?
我出家後,恩師父您為了鼓勵我,給了我一件中褂,但是剛出家的我,不懂佛門禮節,竟隨興說道:「您較胖,您的衣服我穿起來好像穿孕衣……」。但是恩師父觀機逗教指導我:「出家後,說話要正語,不能戲語。」至今我依然銘記在心。
生病中的您,還是很慈悲體貼他人。記得您住在普通病房時,我拿果汁給您喝,祝您早點康復,您說:「你自己也要多喝水,多吃東西。」
每次過年我都會想家,想回去,您好像看透我的心,說:「你在這裡過年就好,這裡就是你的家。」對啊,雖然我們血緣不同,但是精舍是我們慧命成長的家。
恩師父,慈濟等著您來接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