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撰文/靜涵;攝影/吳碧華)
隨著慈濟關懷腳步,相隔十五年後我再度來到貴州,在慈濟冬令發放動線的最後一站為長者提物資、相伴行。一位穿著傳統服裝、非常嬌小的老奶奶,臉上掛著慈祥笑容,不斷點頭,只會說方言的她用眼神說著謝謝、謝謝,無需言語也能感受到奶奶的開心。
山村女孩有夢想
貴州省三都縣,地處月亮山和雷公山腹地,是中國大陸唯一的水族自治縣,總人口三十九萬人,拉攬鄉是全縣極貧困鄉之一,約有四千兩百多位居民,以水族、苗族為多。志工分為六組,在村領導帶領下,前往高寨村、排燒村、懂術村、來樓村及拉攬村入戶訪視。上山的路斜陡彎曲,但志工每兩個月訪視一次,已熟悉這樣難行的路況。
二十年前,慈濟在貴州丹寨縣展開長期扶困助學計畫,當年的小學生已長大了,當中一位助學生姚春芝,全程參加了這次貴州冬令發放活動。十幾年前,春芝還是個六、七歲的小孩,卻懂事得讓人心疼。如今已是大一學生的春芝分享,十年前在慈濟家人的陪伴下,許下要到臺灣去看海的願望;而十年後,她在拉攬鄉懂術村家訪時,遇到一位和自己際遇相似的小妹妹,小妹妹也在慈濟人的見證下,許下努力用功、今後要成為大人物的承諾。
春芝知道慈濟人的出現,對於這個小女孩的重要,因為志工給的不只是承諾,更多的是「希望」,就如當年的她,因為有愛的陪伴,看到了希望,也找到方向。
好山好水純樸心
破舊透風的木屋前,壯年的大哥徒手編織著竹籃,每天一對賣得人民幣五十元,是生活來源。
還未就學的小娃兒,自動向志工展現手寫的練習簿,一字一字看見了勤奮向上。貴州鄉親守護著好山好水,大自然也守護了鄉親單純無染的心。家門前的一塊土地,種著蘿蔔、青蔬,就是每天的主菜;樂天知命,勤勞的身影,展現了生命的韌力。
貴州鄉親歷經四季洗禮的面容、黝黑的皮膚與粗糙的雙手,訴說著生活的奮鬥與辛勞,而我從中再一次省思生命的「無」與「有」。什麼是「需要」,什麼是「想要」;什麼是真正的「擁有」,什麼才是輕安的「放下」。
懷抱著重訪故地舊友的心情,志工以虔誠的心奉上代表全球慈濟人的關懷;寒霧細雨中,這分愛的祝福,將陪伴鄉親度過寒冬,迎接春天。
(本文節錄自慈濟月刊第616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