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生之「恩」.景物依舊 人事已非

0觀看次
A- A+

口述.釋德恆|整理.釋純寬

記得在民國七十二年,初次於台南見到上人時,上人的行儀呈現出與一般出家人不同之氣質,讓人心生敬仰,又看到隨行的德融師父與德恩師父,也都非常親切。然而,融師父予人莊重之感,恩師父圓潤的臉龐堆滿笑容,一看就讓人心生歡喜。

恩師父腦筋好,記憶佳,早年和上人學唱誦和《四書》等,都記得很清楚。尤以漢文唱誦更是眾所皆知,有時若誦到較不常誦之經文時,大家都會因為唯恐唸錯,而唸得小聲些,唯有恩師父面不改色,字正腔圓地大聲誦出,也讓大家無形中學會了不會唸的字。

早期一起做手工時,恩師父學做新東西,學得很快,做得又迅速,其專心及用心度,常是後輩所應學習的。恩師父的料理也是有目共睹,凡看過或吃過的菜,回來就會煮,而逢年過節,一些看似很普通的菜,在透過恩師父的巧手烹煮後,即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豐盛佳餚。恩師父雖然體格圓胖,但做事時,動作卻迅速俐落,且神態不慌不忙,予人沈穩安定之感。

儘管平時親切和藹,時時笑臉迎人,但若看到後輩言行有偏差時,恩師父都是直言相諫。不過,他也善於護人道心,句句懇切,語多引導勉勵,而非嚴厲聲色,因此不但讓對方能及時反省改過,內心也充滿感恩。

在這幾年見到恩師父精神似較差,本以為是因為精進晚睡,而未多予以注意和關心。直至一年多前,恩師父被醫生告知病因後,才略為知道其病況,之後,身體狀況起起伏伏,但都似乎保持在穩定狀態中。

直至今年五月份又告知須住院時,才知道其病情之嚴重,住院當天恩師父仍是笑笑的和大家告假去醫院,大家也都笑笑的祝福他,認為應該很快就會回來。但入院後病情每況愈下,實為大家所預料之外。

做手拉坏

入院期間,曾至病房探望。在病房時,雖見其臉色泛黃,但是精神都還算不錯,那時,大家見其久躺,想必會腰痠背痛,當時六、七人在場,就有人按摩手,有人按摩腳,有人按摩肩膀,充分發揮探病的功能,並傳送師兄弟關懷之情。當時歡笑一堂,眾人的歡笑聲和恩師父顯露出愉悅之表情,至今仍記憶猶新。

幾天後,恩師父因病情急驟轉壞,陷入肝昏迷而進入ICU 接受治療。開始洗肝和插管期間,又再度前往探望。當時,看到恩師父雙眼浮腫,布滿血絲,泛黃的臉上顯露出疲憊模樣,讓人看了很心疼。那時護士正在為他抽痰,但在他臉上卻看不到痛苦之表情,反而安然自在,予人配合和安定之感。這若非長期修行之功夫,何能如此?所以內心除了不捨之外,對其以身示教,更充滿敬佩。

恩師父在ICU 時,因工作之事須出外幾天,儘管擔心他的病況,實不想出門,但因工作所需,不得不外出,適巧當時聽聞病情稍微穩定,才較放心出門。幾天後,返回精舍,當天午休時,似乎看到恩師父站在床邊,臉上帶著微笑,慈祥的問我:「你怎麼好幾天沒有來看我?」當時隨即醒來,心裡掛念著要去探望。

隔天,聞其病況轉差,又再度陷入昏迷狀態,內心擔憂逾常。再一次去探望時,恩師父已轉至心蓮病房,隨即往生。面對這樣的結局,讓人十分不捨,心裡的悲傷實難以控制,但仍需強忍住悲痛,虔誠念佛。

常住眾及志業體同仁護送德恩師父前往大體處理室

隨後,我與幾位年長的師兄們陪著恩師父回到精舍,常住二眾早已站在山門楓樹兩旁迎接他回來,大家雙手合十,虔誠念佛。而上人早已在大殿前等候。上人及大眾對於恩師父的離去,充滿悲傷與不捨。在大家瞻仰他的遺容後,大眾再送他到慈濟大學,並舉辦簡單隆重的告別儀式,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階段。

回憶起去年恩師父病後,醫生囑咐要多運動,所以早飯後,他都會到靜思菜園繞一圈。記得火龍果生產期,常會看到他手裡拿著剛摘下的火龍果,笑著對在流通處旁掃地的我說:「拿回去供佛。」

今年的此時,又值火龍果生產時,只是再也見不到恩師父緩緩的迎面走來,圓圓可愛的笑臉,歡喜張開雙手展現豐收成果的模樣,不覺有種「景物依舊,人事已非」之悵然。

人生無常,世事難料,誰知竟是無常先找上恩師父,而勇敢的他,卻以病苦之身,不改他對晚輩的關愛和教導。恩師父的無常示現,除了讓我們深體無常外,也更加懂得珍惜時間來精進慧命。

感恩德恩師父,也感恩他對上人無微不至的照顧,及對常住無怨無悔的付出。

恩師父,請莫忘曾發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,力行菩薩道;也願他很快的乘願再來,傳承慈濟慧命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