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證嚴上人開示】微笑依舊在 典型在人間
凡事隨緣不要執著
我常常說人生無常,生死是自然法則,但是不管怎麼看得開,或是用多長的時間做心理準備,還是不捨。四十年了!平常我的吃喝都是德恩為我準備,四十年,不短啊!
還記得他要去醫院的前一天下午,先跟我說:「師父,我明天要去住院。」我就說:「早就該去了,現在才要去,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。不要太執著,要接受醫師的建議,該住院就要住院。」隔天清晨,他照常出來上早課,在靜思晨語時,他還是坐在我面前的第一個位置。晨語之後他再次跟我說:「師父,我要去醫院了。」我還是說:「凡事隨緣,不要執著。」
結果醫師說他是猛爆性的肝炎,情況很不好,為了不給醫療小組帶來困擾,我禁止大家去看他。後來病危,住進加護病房,我同樣禁止大家去看他,因為我不要大家享特權,我也向慈院的院長及醫療小組表示,以平常心看待德恩,願他們對德恩的愛,就像對所有病人的愛一樣平等。
德恩的俗親我也非常敬佩,平時對精舍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一視同仁。只有在生死關頭才能看出真情,他住院這段時間,手足之間甚至下一代都願意捐肝給他,這一片心非常令人感動。連他的姻親,弟媳婦、妹婿都來檢查,最後他的妹婿符合捐贈的條件。但是我一直告訴他,自己本身也要有條件,就在一切都準備好了,那天我去看他,德恩還會對我微笑。但是那個晚上,他的血壓、血小板突然下降,就這樣失去移植的條件。
他跟師父的心連在一起,儘管不放棄任何機會,我還是不忍心傷害其他人,因為他的妹婿需要割五分之三的肝給他,移植手術非常大,我心裡很擔心。
所以那一天,我看他還清醒著,就跟他說:「你很有福啊!你有我們醫療團隊的愛,還有衛生署、台大醫院的關心與協助,以及你家人的真情,尤其是你的妹婿,一定要捐肝給你,大家已經盡心盡力了,你真的很有福。」
抱著感恩心去,帶著報恩心而來
他了解師父的心,那天晚上十一點多,血壓就開始下降,我很感恩,感恩他讓師父不用再為另一個人操心。在德恩的心目中,最愛的是師父,他住院二十多天,我總共去看他四次。在我還沒去看他時,他會問「上人好嗎?」當他不能言語時,寫的是「上人好嗎?」每一次我去看他之後,他就很炫耀地寫著「上人有來看我」,可見他心中掛念著師父。
七月五日那一天,德恩就在早課之後走了。雖然很不捨,但大家要藉境練心,透徹生老病死的法則。對於德恩的解脫,我們應該用虔誠的心為他祝福,用歡喜的心迎接他乘願再來——祝福他在人生的最後一程,不失那顆真心,換個健康的身軀再回慈濟世界,同時,也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要健健康康,好好照顧自己。
車子載他回精舍繞一圈時,我跟他說:「你很有福啊!許多人這樣為你付出。要知福、惜福,回到人間再造福,你要抱著感恩心去,快快回來,懷抱報恩心再回來。」修行只要能守好一心,就會來去自在。期待著他真正抱著感恩心去,帶著報恩心而來。
德恩師父捐出大體,成就醫學院的學生
全省的慈濟人獲知他往生的消息,也在那一天同時為他念佛,甚至美國的慈濟人、所有的分支會也同時為他追思。看啊!沒有轟轟烈烈,只是平平靜靜,卻同樣得到很多人的追思,這就是福!
德恩來跟我的時候只有十八歲,現在已經五十八歲了。與同修之間,大家相處平淡如水,無牽無掛,是個有福的人。我常說人到最後,神識脫體,這個身體能使用時,就盡量付出,這樣不僅在教學上發揮功能,也為未來的醫療開拓更寬廣的道路。人生最苦莫過於病痛,若能將病理了解得更透徹,以後的人有了病痛,就能愈早認清病因,對症下藥,不必再受病痛折磨,這是一大捨,也是一大奉獻。
所以我要成就他,讓他做「大體老師」為人間造福,這樣不但可以在慈濟大學裡「住」一段時間,讓大家追憶與感念。他還可以清清楚楚地等著去造就人才,這是我的期待,也是我對弟子的一分心意。
一生清淡如水
德恩師父於一九七〇年於臨濟護國寺受戒(左圖);德恩師父師兄弟攝於苗栗慈濟茶園,有沒有注意到最嬌小的兩位變成「最高的人」。(右圖)
在孔子七十二位弟子之中,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,當顏回過世的時候,有一些同學要替他準備豪華的棺木厚葬,孔子不答應。因為顏回一生清淡如水,不應該在他過世時,用浮華的儀式,損害他一生的清淨人格。我也認為在一個人往生之後,最重要的是,我們對他有什麼感覺、什麼體會?是否能夠自我省思而有所警惕?愛與真情不一定用什麼形式表現,照顧好他的道念才是最重要的。
在團體中修行,我們要以平靜與平淡的心,守好生活規則,德恩就是一個堅守生活儀軌的人。他雖然病了,每一次用餐還是準時到,不會讓我掛心,這一點我很佩服他。當他要去住院那天早上,他同樣出現在我面前用餐,尤其是那天早課,他也同樣出現在我前面。在修行的日常軌則中,他從來沒有脫軌,他知道用餐時師父一定準時到,就算吃不下,他也準時到,這就在表示尊重,這就叫做修行。
所以,該出現在師父面前時,他一定出現,該有什麼行動時,他一定會有該有的動作,他就是這樣地一心守住自己的本分。
老實說,這一生,他準備的任何一餐飯菜,任何一杯果汁,我沒有特別的要求,也沒有嫌棄過,彼此之間就是這樣淡淡如水。這種淡如水的感覺,就是我一生想要的,也希望我的弟子彼此之間清淡如水。我所說的淡如水,是要大家有一種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我,我也需要任何一個人的心態,大家彼此需要、和氣互愛,不會厚此薄彼,修行就是要這樣。
感恩大家在德恩往生前,住院這段時間,每晚為他誦《藥師經》,其實為他誦經,他得的到嗎?得到的應該是你們自己,因為這幾天不斷誦《藥師經》,應該提升了你們的道心,如果你們提升了道心,就是他的功德;因為他示現病相,間接讓你們有靜下心來誦經的機會,所以他才有功德。
但願他的因緣,能讓大家好好省思:做人要簡單一點,不要計較;做人要平靜,不要起伏。看看他這四十年來的道業──平淡平靜。他雖然淡泊一生,卻令人對他產生一種淡淡,而揮之不去的愛與敬。
虔誠地祝福
他的一生結束了,留給我的印象,就像他那一張相片一樣──微微的笑臉。他住院時我去看他,他趕快坐起來,面露微笑,他總是堅持顧好自己的形象。他平常很喜歡小孩,我相信如是因,如是緣,如是果,如是報,現在他也是一個被人喜歡的小孩子了。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他往生,在我的感覺中,他還在我的身邊微笑著。
在慈濟的四大志業,德恩比我有福,走過比我更遠的路,他曾經到大陸救災;曾經親手布施,做救災的工作,該做的他都做到了。所以不管是修行的本分,或是行在菩薩道上,我都很寬心,真的很相信我的弟子,他很快就會回來了。我們用虔誠的心為他祝福,用歡喜心迎接他再來。
永遠笑咪咪的德恩師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