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.釋德懋
精舍是常住眾們修行的道場,秉持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精神,猶如蓮花連蒂並生,開展至全球的慈濟人皆奉為圭臬。(攝影/鄭春金)
一位身心俱疲的母親來到靜思精舍,竟想自作主張將患有精神病的二十五歲女兒送來出家,以藉此擺脫責任及無盡的折磨。
然而,想在精舍修行並非易事,必須具備駱駝的耐力、獅子的勇猛及赤子之心,方能在此成就道業。何況她的女兒一心想成為明星,志不在出家,如何強求?
由於這位母親失去了十七歲可愛乖巧的女兒,卻留下讓她傷透腦筋,整天想著成為明星的大女兒。「為什麼上天如此殘忍,帶走我的乖女兒,留下讓我頭痛的女兒?」她無奈地感嘆道。
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,而在於能否盡本分,發揮良能。(攝影/陳亦珍)
「妳的女兒不只活了十七歲,而是活了五十歲了!」德安師父舉了一個例子,讓這位母親了解,為什麼她的女兒已活了五十歲。
一位志工向上人報告,她的先生是位醫生,常常深夜起來為病人看病,但為什麼他在五十幾歲就離世了呢?上人說:「他不只活了五十幾歲,而是活了一百多歲了。因為在他有生之年,盡心為人類付出,發揮良能。」
德安師父說:「妳的女兒不也是這樣嗎?乖巧懂事,還是因為替她姊姊買冰而車禍往生。現在妳應該放心,她才能安心,祝福她快去快回,趕快回來做個慈濟人。」
因緣果報,皆起於自己的一念心。(攝影/李彥緰)
原來,十七歲的女兒生前最大的願望是就讀慈濟護專,她必定會乘願再來的。
「精神病的女兒,必定是妳沒有給她愛心。她才會常做出讓妳操心的事,妳都不愛她,別人怎會愛她?互相欠的債,這輩子不還,下輩子還是要還。」
「下輩子還要再一次?」
「前輩子欠她,要歡喜還。」
聽完德安師父這番話,這位母親破涕為笑,趁著中壢師姊返家之便一塊回家。相信路途中,師姊定會與她分享更多慈濟真善美的故事。
(1996年8月1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