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中道而行

0觀看次
A- A+

ˋ《阿含經》說「有」,《般若經》談「空」,若只談空,恐會偏於虛無;若只說因果,又怕迷失於「有」的追求,所以必須取中道而行。《法華經》就是事理圓融的中道,教人如何行菩薩道,直到成佛的究竟解脫。

──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

菩薩雲集靈山法會

早期靜思精舍每年過年期間,上人一定領眾恭誦《妙法蓮華經》,當時的大殿、中庭內外都站滿虔誠的佛弟子,剎那間,猶似靈山會上菩薩雲集,祥雲毫光遍滿精舍。

慈濟精神即「法華」精神,慈濟之路就是菩薩道。期藉由虔誠禮拜《法華經》,從中體會佛陀慈悲的本懷,及如何去行菩薩道的法華真義。

以佛陀說法為例,四十九年中,前四十二年說的都是方便法,直到後七年講《妙法蓮華經》,才是真實法;亦即法華是原則,其他都是方便。《法華經》是事理圓融的中道,教人如何行菩薩道,直到成佛的究竟解脫。

慈濟精神就是法華精神,慈濟之路就是菩薩道。上人教示大家,既已走上慈濟菩薩道,心要堅定,不要浪費時日在徬徨中。「大家是同道、同師、同志的人,更要相互惜緣,齊步走同路,才能完成淨化人心的工作。若大家能縮小自己、相互疼惜,能人圓、事圓,自然理就圓了,三藏十二部經不過都在講說如何『藉事會理』罷了。」

圖為早期過年期間誦《法華經》的情形,很多師兄姊會將年假延長,全心回歸到靜思精舍,好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參加《法華經》的禮拜。

(整理/釋德懋;攝影/古亭河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