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要把握時間,做一個具有生命價值的人。發一念善心,生命便有了光明;這一念善心,就會增長一分生命的亮度。
──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
盤點人生──小算盤
上人的書桌上,擺著一個用「想師豆」做成的小算盤。
聽到證嚴上人要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,善於用種子做吊飾的大甲靜思弟子,就一直在苦思如何體現出「盤點生命的價值」?最終想出用想師豆(小實孔雀豆)配合柚木框做出小算盤。2022年恭呈上人之後,上人愛不釋手,一直放在會客室的桌上。
上人不只鼓勵弟子要盤點人生,上人也盤點了自己的人生價值──
☉來到人間,為何而忙
在二十多歲時,父親突然往生,讓自己感受到無常,這是人生的轉捩點;在此之前,是弟弟患腦膜炎住院,自己在醫院看顧了幾個月,學會一些簡單的護理,在父親病倒時也是自己在旁照顧,因此摸到父親的脈搏突然大力跳動,接著就停了,趕緊請醫師來診治,父親已經往生了。經常提起「人命在呼吸間」,就是當年深刻的體會。
當時依照禮俗,看時看日,很快就出殯了,送行的隊伍很長,去到墳場山頭下葬,幾個小時之後,送葬的人就下山了。傍晚風雨交加,往窗外看去,看到路燈下的雨勢,想著葬在山頭的父親,覺得很淒涼,深感人生如草露風燈,堪嘆人生不久長。那年父親才五十歲,事業做得很好,意氣風發,竟驟然往生。
「盤點自己,從年輕時就要掌家,承擔父親的事業,母親又常常生病,幾個弟弟當中,總有一、二個生病,當時的醫療難以治癒。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業,愈親愈愛,愈是牽掛。所以那個時候就開始跑寺院,清晨四點多,我就騎著腳踏車去慈雲寺,後來我自己生病,也住在慈雲寺一段時間。」
上人談到,在寺院裡隨著常住生活時,已經有了出家修行的念頭,且對於修行有自己的理想,希望可以不做法會、不應酬、不收弟子,專注投入佛法。「有一回,我買好菜到慈雲寺,看到一群常住騎著腳踏車要出門去割稻,也邀我一起去。我覺得能夠自食其力是最好的,這才是我想要的修行生活。」
「這是過去的歷史,也是因緣。我一直教大家把歷史好好地記錄下來,生命、慧命都要自己回顧與盤點:你們的生命中,做了多少慈濟事,可以整理出生命的數據;你們的慧命因為慈濟而增長,也有慧命的數據,可以說生命、慧命都很有價值。」
「我在二十幾歲之前,是家裡的乖女兒;二十多歲以後,遇到生離死別、無常示現,走入佛法才真正體會到,既已經來到人間,有因緣遇到佛法,有力量能做有益人間的事,就要盡力去做,此生不應只是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、忙碌,要為了造福人間而精進。尚未三十歲,我就脫離家庭,直到現在,都走在正道法。」
上人說,一路走來將近六十年,現在看到全球地圖上的慈濟標誌,幾十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,而慈濟人道關懷的國家地區已有一百三十三個,盤點起來覺得這一生確實很有價值。只要法脈宗門世世代代行於正道,都在佛法中殷勤精進,靜思道場永遠自力耕生,慈濟宗門永遠在人間敞開,慈濟人走入人群付出、為人心引導,就沒有遺憾了。(文章取材自《慈濟月刊》685期)
(整理、攝影/釋德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