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寬天地寬

0觀看次
A- A+

修行,要訓練出「心寬 」的涵養,心寬天地寬 。心寬,包容萬物,不論別人如何對待我們,我們都能用感恩心面對;能有此修養功夫,雖然不容易,但難行能行,在慈濟道場就是要自我訓練心寬。

──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

三十三天

步步相攜不覺難,九層雲外倚欄干;
忽然笑語半天上,無數遊人舉眼看。
──劉禹錫〈同樂天登棲靈寺塔〉

一九九八年,靜思精舍為因應全球慈濟人回來尋根時住宿,把流通處這棟建築加蓋一樓,成為三樓的建築物。當時北區慈誠師兄夜以繼日搶建這層樓,終於如期完工。由於工期恰為三十三天,上人稱讚他們是:「三十三天,天人之福啊!功德無量!」

證嚴上人解釋佛教「三十三天」的典故──
無量劫前,有位女子經過一座年久失修,老舊不堪的古寺,裡頭供奉一尊無比莊嚴的迦葉佛金身,令人見了心生敬仰與歡喜。她抬頭一看,卻見寺頂殘破......於是捐捨所有珠寶要重建古寺、保護佛像。

她想,好事要大家一起來,於是勸募了三十二位好友合力集資,建成大雄寶殿,佛的金身不再受風吹雨淋。這三十三位善女人往生時,因為建寺功德福報,往生忉利天──三十三天。

三十三天共有三十三座宮城,居中者名為善見城,其他天宮圍繞四方。佛陀為報答母恩,曾於忉利天宮中為母講演《地藏經》。

證嚴上人:「慈誠師兄團結一致,為大眾興建寮房,這種無私無求的精神,正如當初那些善女人以歡喜、恭敬的心來重修古寺一樣,真正是無量的功德!」

圖為由峻茂的大樹透視過去,三十三天(第三樓的建築物)格外素雅幽靜。

(整理/釋德懋;攝影/古亭河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