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值大寮是幸福的事

0觀看次
A- A+

分享.釋德傳 | 整理.編輯組

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證嚴上人殷切叮嚀「非素不可,非推不可」。在慈濟人的用心推素下,平時無肉不歡的人,也逐漸開始發現素食的美味;然而,好料理的秘訣在於調味,只要酸甜苦辣調味得當,大家都能歡喜接受。

曾經,大寮輪值對我來說,代表著擔心、壓力與抗拒。出家前,我極少參與粗重的工作,但進入大寮後,不得不拿起大鍋鏟炒菜,結果手很快就受傷了。此外,精舍每天供應千人用餐,冰箱裡擠滿了食材,要如何安排菜單,也是一大挑戰。

叢林的「三刀六槌」,是每位出家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,如何巧妙克服壓力,端看是否用法及用心。(攝影/黃筱哲)

七月輪值前,我在整理資料時,看見上人晨語開示:「眾生法,不離開世間法,法用在我們的心,用在日常生活,用在無人不道場,無處不是法。」這段開示,讓我體悟到要將煩惱放下。

這次進入大寮前,我先自我勉勵一番:「要克服困難,不要被困難克服。」「信心、毅力、勇氣三者具備,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。」「不要小看自己,因為人有無限可能。」同時,我也以最虔誠供養諸佛菩薩的心進大寮,讓法輪轉,心輪轉;心輪轉,食輪轉。

對於發心的志工菩薩,更需要耐心慢慢引導與陪伴。(攝影/楊添麟)

其實,在大寮裡的每件事物,都與佛法有所連結。例如滷豆料時,若加水蓋上蓋子,再以小火慢慢滷煮,不僅不容易破壞食材,也更容易入味。如同菩薩招生時,需要耐心慢慢陪伴,才能讓人體會到慈濟的法味。

千人食事,菜量難以掌控;若便當菜剩餘過多,可能會影響典座的心情。這時,同理心就顯得格外重要,尤其大寮執事是輪流承擔,人人都有機會輪值到「典座」或「飯頭」,若希望得到他人的善意對待,就應該先以善意對待他人。

一道菜的鹹淡程度,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都需要更多的體諒和理解。(攝影/李許心悅)

每個人的口味各有不同,一道菜的鹹淡程度,也會因品嚐者和掌廚者的角度而有所不同,所以個人的修養非常重要。當我掌廚時,是否能夠接受他人的建議?當我是品嚐者時,又是否感恩掌廚者的烹飪?因此,彼此之間都需要更多的體諒和理解。

曾經,我因為廚藝不夠好,被資深師父提醒做出來的菜色太單調。後來,我發現只要菜色樣式多元,紅、綠、黑、白等各種顏色都有,就能凸顯出跳色效果,同時展現自己的一分誠意。如同上人教導,碗筷各有其功能,每個人在活動中也各自有其功能;成就別人,也就是成就自己。

只要多用點心,菜色樣式多元,各種顏色都有(如左右二圖之對比),就能凸顯出跳色效果,展現一分誠意。(攝影/釋德傳)

有一天,我看見一把軟趴趴沒有生氣的青菜,忍不住說:「這把菜怎麼會這樣子呢?」一旁的師父聽了,輕聲說:「我都不敢在青菜面前嫌它醜,它帶給我們營養,讓我們吃得飽,為什麼要嫌棄它呢?」

我心想,對啊!我們總是很習慣去批評人事物,《靜思語》中:「要批評別人時,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。」我看到菜就批評它,當面對其他人事物時,是否也經常性批評呢?每每想起那位師父珍惜食物的神情,我不禁提醒自己要時時多留意不輕易提出批評。

精舍大寮的每一天如常忙碌,處處是細節,處處是學問。我非常感恩從原本的害怕、抗拒,到現在更能深刻體會上人說的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。能夠有機會以虔誠心來供養諸佛菩薩,輪值大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
(整理自2021/08/16志工早會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