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.釋德澍 | 整理.編輯部
隨著科技不斷進步,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,仍要謙卑地向大自然學習。
隨著時間推移,毛毛蟲不僅將樹葉吃個精光,並結蛹等待羽化成蝶。(攝影/釋德澍)
去年七月,我在辦公室的陽台上,發現一株被毛毛蟲啃食的植物,仔細算了一下,發現最多曾有八隻毛毛蟲同時出現。隨著時間推移,剩下五隻毛毛蟲,而樹葉也被啃食得差不多了。又過了三天,毛毛蟲全部消失,只剩下一個蛹。
我問一位師父,為什麽毛毛蟲會越來越少?那位師父回答:可能被小鳥吃了。慶幸的是,隨著蟲子的消失,這株植物的葉子也慢慢長了回來。
我慨嘆毛毛蟲將葉子幾乎吃得精光的同時,也把自己置身危險之中。人類好比毛毛蟲,既依賴地球生存,卻也在破壞地球。當我們破壞了保護自己的東西時,最終遭殃的還是自己。就像今年的天災都有一個共通性,就是比往年更加極端。例如短短幾天內出現大量雨勢,導致排水系統負荷不了,山體也無法吸收這麼多水,結果引發了山崩和土石流。
毛毛蟲將葉子幾乎吃光的同時,也把自己置身危險之中。(攝影/釋德澍)
除此之外,今年全球許多地方還發生了野火,美國、加拿大、希臘和西班牙等地,即連北極圈西伯利亞地區也傳出森林大火,燃燒面積超過全球野火總和。
如果上天有好生之德,為什麼天災不斷發生,損害家園,造成人類傷亡呢?證嚴上人開示:大自然本是清淨,有清新空氣,乾淨水質,大地萬物依照自然法則運行。但是,人類破壞自然法則,讓大自然無法運行,所以就慢慢地毀壞。
跟大家分享植物教我的一個道理。曾經在觀察紅豆生長的過程中,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──當紅豆開始生長時,莖會向上生長;隨著葉子逐漸長大,莖則會向旁邊垂下,接著繼續長出新的葉子以吸收陽光。
新生的葉子需要陽光,因此會筆直的生長;而已經長大的葉子,則會向旁邊發展。(攝影/釋德澍)
這段過程,讓我想起了「爭之不足,讓之有餘」這句話。植物的生長過程,正是遵循著「讓」的原則。新生的葉子需要陽光,因此會筆直的生長,以確保它們能夠長到最上面,以利吸收陽光;而已經長大的葉子,則會向旁邊發展。
陽光以不同的角度照射植物,如果所有的葉子都爭著生長到最高的位置,這棵植物將無法充分吸收陽光;因此,大葉子會「讓」小葉子長大,從而確保整棵植物都能夠長得很茂盛。
反觀,人與人之間經常爭輸贏。爭贏者,從中獲得了好處;爭輸者,則什麼也得不到。然而,這種相爭的後果,往往是資源不夠用;不只如此,人類也經常與大自然爭地,導致動物失去居住的空間,沒有食物可供其生存。同時,大自然也失去保護力,最終所有眾生都將深受其害,其中也包括人類。
緬甸人人落實日存一把米,幫助其他窮苦的家庭。(攝影/Kyi Nue Khin)
如果人人都能「讓」,將自己擁有的東西分享給他人,就像緬甸的「米撲滿」般,人人讓出一把米,村子裡的窮苦人家就有東西可吃;大家布施一點,使資源平均分配,則整個社會都能受益。
人類依著大自然生存,就要多了解大自然的法則,向大自然學習,依照道理行事,減少欲望,不被物質所迷惑,才能挽回不斷被毀壞的世界。
(整理自2021/08/25志工早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