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骨銘心的教育

0觀看次
A- A+

體會了刻骨銘心的教育,就要警惕自己。所謂「修而無修是真修」,雖然每天都說修行,掛嘴上還不是真正修行;要修到舉手投足都是很自然,與生活不分開,這才叫做真修行。

──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

梅樹上的鳥巢

很多年前,台北的王居士送了一株梅樹到靜思精舍,植於靜思果園裡。不知何時起,梅樹上多了一個鳥巢,即使臨冬樹葉凋零,鳥巢依舊攀枝。見到梅樹上的鳥巢,不免想起鳥窠禪師的故事──

唐代道林禪師,九歲出家為僧,二十一歲時於荊州果願寺受具足戒。遍訪名師之後跟徑山道欽禪師學習禪法。晚年回到杭州,在秦望山隱居,見巨松枝葉茂盛,棲息其上,所以又稱「鳥窠禪師」。

詩人白居易慕名入山請益,見到禪師住在樹上,於是問道:「禪師,您這樣不是很危險嗎?」
禪師回答:「你更危險呢。」
白居易說:「我是當朝官員,有何危險?」
鳥窠禪師說:「官場中,勾心鬥角,浮沉不定,怎會不危險?」

白居易聽後似有所悟,以偈再問禪師:「特入空門問苦空,敢將禪事叩禪翁,為當夢是浮生事?為復浮生是夢中?」

禪師以偈回答:「來時無跡去無踪,去與來時事亦同,何須更問浮生事?祇此浮生是夢中。」

白居易再問:「一日十二時中如何修行,便得與道相應?」

禪師回答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

白居易聽到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,便回答說:「這三歲孩子也懂得。」
禪師回答:「雖然三歲孩子能懂得,但八十歲老翁行不得。」

證嚴上人說:「做到才是真知道。」淺顯易懂的道理,做到了才是真的知道哦!

(整理/釋德懋;攝影/古亭河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