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承與接棒

0觀看次
A- A+

文.張美齡|圖.螢幕擷取畫面

「我們非常想念弘斌,但是要讓弘斌更安心的是,台中慈院的耳鼻喉部團隊,會順利的接起這個棒子。」台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在1月16日溫馨座談中,引言帶出耳鼻喉部謝承祐醫師的分享。

◎人工耳蝸技術權威 在慈濟醫院延續

專精人工電子耳微創手術的吳弘斌醫師,是人工耳蝸領域的權威,也是臺灣醫療的典範。

吳弘斌醫師專精人工電子耳微創手術,是人工耳蝸領域的權威。2010年起,他擔任台中慈院耳鼻喉部主任,逐漸在中部地區扎根。三百多例耳蝸手術成功率百分之百,成為臺灣醫療的典範,在當時是國內最年輕的耳鼻喉科教授。遺憾的是,他於2023年1月20日發現罹患腦癌,不幸於10月3日往生。

溫馨座談這一天,與會的謝承祐醫師,分享他逐漸承擔起人工電子耳微創手術的使命,承襲許權振副院長與吳弘斌醫師的衣缽,學習他們的智慧。

◎權威手把手教導 陪伴到最後

許權振副院長陪伴謝承祐在手術檯上為病患開刀,讓他感念在心。

許副院長是吳弘斌在臺大醫學院的老師,也是將人工耳蝸技術引入臺灣的先驅之一,師生緣在慈濟醫療志業延續。

謝承祐表示,這一年來每週二,他都與許副院長同在手術檯上為病患開刀,他說:「許副就是手把手地教導我。」謝承祐不諱言,一般指導醫師開刀的老師,只在手術關鍵時刻確認沒問題後便離開了。但是,許副院長卻不同。

謝承祐曾打電話向許副求助:「明天有一檯刀我不太會,您可以來看一下嗎?」隔天手術一開始,許副院長便出現在謝承祐身邊;事後他才知道,原來許副院長前一天才剛下飛機,一早即搭高鐵到醫院,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,直到手術傷口縫合的最後一針,這讓謝承祐感念在心。

◎積極備應「期中考」 推展電子耳

吳弘斌主任(由右而左)、許權振副院長及謝承祐曾在國外開會閒暇之際,相約吃冰淇淋,留下這難得輕鬆的畫面。

這次的溫馨座談分享,對謝承祐來說,是接下吳弘斌主任使命後的階段性成果發表,他形容「今天是我的期中考」。他接著報告:「主任過世後,這半年來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麼?從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,預約的十七檯人工電子耳微創手術,至今已完成十四檯。」

他分享一名聽不到聲音的小女生,去年八月經過電子耳手術後,語言快速地發展,術後四個多月就能參加幼兒園說故事比賽,是令人振奮的成果。

為了在醫療技術上更為精進,也讓更多人知道台中慈院的電子耳微創手術技術,耳鼻喉部團隊在許副院長的領軍下,多次參與國際會議、走入社區舉辦說明會。另外,謝承祐也統整吳弘斌主任最近幾年的研究,於2023年11月慈濟醫學年會上發表,讓大家看到團隊的表現。

 耳鼻喉部團隊在許副院長(前排左三)的領軍下,積極推廣人工電子耳微創手術。

◎成立的耳咽管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務

除了電子耳,謝承祐不忘吳弘斌主任的期盼──做好耳咽管功能障礙診斷與治療。謝承祐從第一年的住院醫師(R1)便開始投入此領域,不斷累積臨床經驗與學術研究,他與耳鼻喉部團隊合作制定全國首創的中文版症狀問卷及診斷流程,引進日本三合一的診斷工具,與德國的氣球擴張術等,能更精準提供耳咽管功能障礙的診斷。

台中慈濟醫院有關耳咽管相關論文量,與執行耳咽管氣球擴張術的手術量,目前都是全國第一。謝承祐希望未來能成立全臺第一個耳咽管中心,在門診提供一站式服務,讓患者能於當天接受檢查、診斷並進行局部手術,不致耗費多次往返醫院的時間。建立這個耳咽管中心的目標是達到SNQ國家認證,成為台中慈院除了電子耳以外的另一項特色醫療。

◎愛的接棒 持續都在努力

謝承祐前往全世界最大的電子耳中心及臺大讀研究所進修,並獲得書卷獎的殊榮。

謝承祐回憶起吳弘斌主任在病榻中,一直給他很多作業,希望他能延續電子耳蝸手術,因此安排他於2023年8月到全世界最大的電子耳中心──澳洲Cochlear中心進修,並要求他繼續深造。於是,謝承祐到吳弘斌主任的母校臺大讀研究所進修,果然不負眾望,他以全班第一名,獲得書卷獎的殊榮。

「聽見世界、說出希望、陪伴成長」是吳弘斌主任生前對團隊的期許,謝承祐希望在他這一輩可以多加「愛的接棒」。他說,團隊持續一直都在努力。

 「聽見世界、說出希望、陪伴成長」是吳弘斌主任生前對團隊的期許。

證嚴上人感慨地說,「回到臺中,總是很溫馨,滿滿的感情實在有很深的感受。雖然能感受到美好,但總有個小小的失落感。」上人回憶起2023年8月3日吳弘斌醫師分享一位術後的小病人。這位失聰的小孩在手術後,不但能聽到,還可以清楚的說話,發揮他往後美好的人生。「但是,現在雖然想著他,他卻永遠無法在我們的面前。不過,相信他永恆的存在我們的記憶中。」

醫療是拔除苦難的妙法,世間苦難偏多,苦莫過於病苦,病苦需要有良醫的醫治,也更凸顯了慈濟醫療志業推展的重要性。

【2024.01.16 臺中溫馨座談】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