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線上讀書會粵語口譯第 3 組 -
張文慶、鄧美玲、洪麗絲、陳嬿文、任海文
五人出班 歡喜承擔
051524,第41次出班,五人執勤,合作愉快。
張文慶:
正為社區浴佛典禮主持發愁,竟在潘耕美師姐分享裡找到答案。美雲老師說浴佛司儀有二重點:聲音輕柔緩慢,要做足功課。彷彿醍醐灌頂,頓時信心大增,更自省:草率準備往往導致錯誤。口譯最大收穫其實是自己。每次上線都感充實,在不同環節裡學到更多寶貴知識。
鄧美玲:
感恩慈濟陪伴俄烏戰爭倖存者走過痛苦。當年看大愛台就好欽佩盧卡斯和張淑兒愛心串聯。感動李雅婷小小付出的影響力,尤其激發坐輪椅老伯站起來那段特令人讚歎,這是用心付出的影響力。我會好好珍惜口譯的機會,每次相聚有滿滿正能量、鼓勵與愛。
洪麗絲:
因專注解讀「活絡筋骨」的動作,感覺更放鬆也很開心,文慶甚至開視頻跟著擺動,這番操作令人鼓舞。權光臨時無法承擔,我趁機搜尋相關文章並閱讀,當然嬿文接替一如既往的讚。奕樺未能亮相也得到大家關愛,團隊精神讚。
陳嬿文:
奕樺和權光未克出班,仍給組員精神上的祝福。剛好應對藝聯會姊妹的分享。慈悲與關懷是與生俱來的,簡單且踏實。能否令人感動和感受,在於付出的心態。一個微笑,伸出麥克風舉動,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。點滴小事,瞬間成一大事。
任海文:
再次借精舍清修士寮房客廳上線,聽波蘭張淑兒師姊「戰火中的新生」裡波瀾不驚的分享,口譯的心卻跌宕起伏。戰後餘生是條漫長路,衷心希望他們走得順遂。
五月有兩次承擔,我們又會再歡聚。
陳奕樺、張文慶、鄧美玲、洪麗絲、陳嬿文、任海文
相互來提點 成就彼此間
5月第5週,第42次出班。
陳奕樺:
兩次承擔好幸福。第一次因送機而請假,第二次把握因緣。如意師姊的分享,口譯的海文不小心靜音,我和美玲急得開視頻比手劃腳他才醒悟。當時很緊張,現在回看覺得很有趣。
張文慶:
時間不足只承擔簡短部份,完成後下線,透過寫善效應記錄當下。再忙也會堅持上線,因不想錯過出班機會。共同積累團隊足跡,也算留下慈濟的歷史。感謝彼此成為堅強後盾。
鄧美玲:
小時遇到困難,雷雨閃電會不停默唸:南無觀世音菩薩,保佑平安無事;導讀人林季慧師姊分享讓人動容;叙利亞志工悲憫心因胡光中師兄的愛而有願力。祈願人人平安,虔誠禮拜觀世音,如躺在母親懷裏感受慈悲,再將幸福傳達。
洪麗絲:
每天進步一點,就會成為更好的自己。事不變人在變,提醒要謙卑,修行路上自我修正調整。感同敘利亞難民孩童對母親的思念。有機會參與學習,太多法寶有待擷取。
陳嬿文:
因不在家,擔心網路出問題,幸好斷線幾秒即接上,大家都沒發覺。這次將大社團隊六人分享讓三個人口譯,銜接過程蠻順?,團隊合作總比個人好。
任海文:
好糗。口譯光中及如意同修環節時,因擤鼻涕將麥克風關上,忘了重開,繼續口沫橫飛,多虧美玲和奕樺視頻提醒。感恩突臨現場的余自成師兄圖文,彰顯無宗教種族藩籬的大愛綿延。
六月線上再見。祝福休養的權光早日歸隊。